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基金公司独耕优势渐失 过剩产能或加速淘汰(2)

基金公司独耕优势渐失 过剩产能或加速淘汰(2)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1月11日03: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核心提示:《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是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这意味着以往一直由基金公司“独耕”的公募基金业务将“开闸放水”,引入更多产品提供商。资产管理行业的“鏖战”将进一步深化,迎来新一轮全面竞争。

“开闸放水”志在长远

对于一些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的观察人士来说,监管层的这一举措,并不那么突然,结合这一两年的政策轨迹看,上述动作更像是一个大的齿轮运动中随之而来的一环。或者借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有的事,要从头开始讲”。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打造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要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服务呢?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一位资深基金业内人士说,降低居民过高的储蓄率,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财富管理行业就可以成为很好中介,因此需要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财富管理领域大有可为。简单来说,允许券商、保险和私募基金来做公募基金业务,意味着把公募基金产品的提供商放开了,引入更多竞争者。有竞争并不是坏事,很多行业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才做活做强,整个行业的“蛋糕”才能慢慢做大。对于这个行业的服务对象来说,由于他们有了更多的资产配置渠道可以选择,也就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储蓄资金向投资环节转化,从整体上来将实现社会资源的更好配置。

该人士表示,“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是整个基金行业的大趋势,在基金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其他机构加入,无论在产品创新能力、投资管理能力还是在风险控制能力上,都会倒逼过去的基金公司重新布局,更好地考虑战略发展模式和完善经营管理。

“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起点很高的领域,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信息披露和治理结构,这里面有监管层非常精心的安排。其实在海外,是先有私募业务之后才产生公募基金的,现在开闸让券商、保险资管和私募基金进来参与公募业务,其实也是打破垄断,顺应市场规律。没有多样化的竞争者,就无法倒逼基金公司真正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以产品创新能力为例说,去年大热的短期理财基金,其实更多地应被看作是一种通道类业务,产品本身创新的含义不大,只能说是较好地开发了客户潜在的需求,这也说明产品创新还有很长的路可走。同样,在很多其他方面,比如如何控制风险,如何完善基础设施等,都有待加强。以往基金公司更看重的是“术”,也就是投资研究层面,当整个行业竞争加剧时,他们必然得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比如更多地去琢磨公司的战略发展模式,差异化竞争等,这就使管理者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的经营管理上来,不再是传统的'抓投研’或抓渠道,未来也有可能涌现出更多有个性化发展特色的基金公司来。

此外,基金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到,放开其他机构参与公募基金业务的限制,其实也会推动“被放松者”更好地运用手中的选择权力,从而完善行业参与者的风险管理能力。

“以前基金行业大家都争先恐后想进来,很多股东都顾不上赚不赚钱的问题,一旦这个行业逐步放开了,反而有人会想想,就有余暇来考虑资本投入的回报问题。”他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之后,基金产品退出的机制有所建立,这是一个更值得注意的标志性事件。

“这意味着对于过剩产能、不良产能的淘汰成为可能,这将使整个基金行业回归常态。之前那种不管如何亏损,都没有基金清盘的现象,才是不正常的。”该人士感叹道。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