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基金公司独耕优势渐失 过剩产能或加速淘汰

基金公司独耕优势渐失 过剩产能或加速淘汰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1月11日03: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核心提示:《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是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这意味着以往一直由基金公司“独耕”的公募基金业务将“开闸放水”,引入更多产品提供商。资产管理行业的“鏖战”将进一步深化,迎来新一轮全面竞争。

基金公司“独耕”优势渐失 过剩产能将加速淘汰

三路人马杀入公募江湖  资产管理群雄鏖战

“这是基金行业市场化发展的一个步骤,利益格局调整暂时会使有人受损,有人受益,但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惶恐不安;从中长期来看,只有引入更多竞争者,才有望促进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大发展,这将是一个正和游戏。”一位在基金圈从业多年并对行业战略发展有着深入思考的资深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此表示。

《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是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这意味着以往一直由基金公司“独耕”的公募基金业务将“开闸放水”,引入更多产品提供商。资产管理行业的“鏖战”将进一步深化,迎来新一轮全面竞争。

圈内外的战略思考者,可以相对淡然看待这一进程,但对各基金公司而言,震动却是实实在在的。谁都明白,凭牌照优势、靠天吃饭的模式渐趋式微,市场化竞争潮流不可阻挡。

利益调整反应不一

消息在2013年元旦之前公布,这给基金业内人士带来的惊诧以及一些基金公司管理者百味杂陈的内心,正需要在假期中慢慢消化。

《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共十八条,规定了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治理内控完善;经营状况良好、连续三年盈利;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等。此外,还针对这三类不同机构设定了在资产管理规模、净资本、分类评价级别等方面的特殊条件。

“牌照优势又削弱了。”这是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听到《征求意见稿》相关消息后的直接反应。毕竟面临更多竞争者涌入,基金从业者对新的行业形势表现得疑虑重重。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冲击肯定存在,不过,也未必是“狼来了”那样可怕。

“公募基金已有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基金公司在仓位、流程及内部控制上都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具有自身的风格。按照《暂行规定》,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要进入这个业务领域,需要重新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和业务部门,这需要时间,另外也与这些机构传统的管理风格有所差异,后者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他们的适应需要时间,所以冲击不会是一下子释放的。”这位基金公司高管分析认为。

他对现有的一些精英基金公司继续领跑抱有信心:“对大、小基金公司带来的冲击是不一样的,一些已成为行业翘楚的基金公司早就在财力、人才、制度和系统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积淀,他们自身往往兼跨公、私募业务,为打造强大的财富管理机构奠定了基础,并不输于其他机构中的强大对手。”

然而,业界也有不同声音。一位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用其他机构“能不能适应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风格”作为心理安慰有所偏颇。在她看来,以往基金公司之间相互竞争非常激烈,并没在投研和产品方面见到特别大的改观;证券公司、保险资管乃至私募基金等,正是因为投资管理上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和不同风格,有助于为基金业带来新的气息,丰富行业的管理风格和路向选择。例如券商自营和私募基金一直重视绝对收益,强调止损,在近几年的A股熊市中,就实实在在地冲击了公募基金的传统投资理念,一些走在前面的基金公司已开始融汇采纳这种风格,这就是一种良性反应。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没谈得这么深远,他只是从私募基金切入,忧心忡忡地表示:“私募基金是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生长起来的,'野蛮’生长的人一般都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和灵活的机制,一旦他们也可以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以往基金公司那种'温吞水’式的发展路线,保不定就会落为下风。”这种看法,在私募基金业界也有共鸣。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