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以周期思维践行成长股投资

以周期思维践行成长股投资

中国证券报2016年04月11日02:08分类:新华社报刊

□融通互联网传媒基金经理

 伍文友

A股市场关于周期与成长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自2013年以来变得越发激烈,这与市场风格的显著分化不无关系。2012年12月,创业板综合指数在触及575点以后,结束了近两年的漫漫熊途,开启了一轮牛市行情,并于2015年6月初冲至4449点,区间涨幅近7倍之多。创业板此轮超级牛市行情,成就了许多以投资成长股见长的基金经理们,也将周期与成长之争推向了顶峰。

2013年是A股市场的重要分水岭,更精确一点来说应该是2012年年底至2013年年初。2012年四季度,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及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市场主流观点一致认为2013年将是经济“强复苏”,而我在春节后的第一周提出“弱复苏”的观点并建议卖出水泥等周期股。这是一个艰难的投资建议,因为彼时我们在建材板块是超配,其它机构亦是重点配置,自己的卖出建议面临巨大的内外部压力,但这是基于我们的宏观分析框架及密集的草根调研数据。

2013年上半年,不管是宏观经济数据,还是传统周期板块的股价走势,都完全印证了“弱复苏”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以手游、电影为代表的成长板块悄然崛起,这与周期板块“强复苏”预期落空有着直接联系,当然,行业景气度也是一个重要支撑。

直到2013年6月底,市场尤其是外资机构开始对中国经济普遍看空的时候,我们再次看多以水泥为代表的周期股,因为当时我还是相信2013年是弱复苏而不是某些外资机构所认为的“硬着陆”(2013年年度数据也验证了这样的判断),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坚定看多传统周期板块了。当时,作为入职一年多的周期研究员,我在成长股研究领域并无太多成果,但“以周期的思维做成长股投资”的理念已经开始萌芽。

2014年年初,传统周期板块有过昙花一现的回暖,亦是基于稳增长预期。2月底至5月中旬,创业板指数下跌18%而上证指数平稳,相对负收益明显。但经济稳增长效果再次落空,即便是“全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开启,亦无明显成效。而5月中旬以后,货币政策宽松已初现苗头,创业板在稳增长预期落空后再次甩开传统周期板块一路走强。我接手军工行业研究一个月以后,初次推荐就选择了两只成长个股,一个是军工信息化,另一个是民参军,给出了一个季度涨幅30%的目标价,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当然,2014年年底开启的货币政策宽松使得传统周期股迎来了短暂但火热的夏天,成长板块则受到明显拖累,使得从全年来看,周期与成长的分化并不明显。

2015年上半年几乎是2013年的一个翻版,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再次腾飞并大幅领先传统周期板块,掀起了“互联网+”热潮。这种大幅领先或分化,源于同样的逻辑,即经济企稳的预期再次落空,2015年宏观经济基本面是低于市场于2014年年底的普遍预期的。

此外,要做好成长股投资,除了把握周期这条主线,还要深入研究板块和个股,这是在成长板块里面争取超额收益的根基所在。回顾一下那些年我们追逐过的成长股,绝大多数是阶段性的,比如2007年以前的有色、煤炭、地产及产业链,2012年以前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白酒和医药,2009至2012年的汽车、家电、工程机械,2010年至2012年的装饰园林、环保、电子、安防,2013年的手游、电影……所以,成长是阶段性的,周期永恒!

展望2016年,随着经济稳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及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宏观经济有望企稳,或好于市场预期(目前市场的预期较低),这是A股市场的基石,所以我们对市场的中期走势不悲观,对长期前景偏乐观。2015年,市场流行的是“选择风口上的猪”,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择时:即“两个拐点三个阶段”,准确地说应该是“择时为上,板块次之,个股并不是那么重要”。2016年的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全年A股将会维持波动率偏高的震荡格局,中枢向上,所以仓位的选择可能并不重要;同时,基于宏观经济有望企稳的判断,周期与成长的分化也不会特别明显,其中成长板块之间的差别也可能会减小;但个股的质地将显得尤其重要,即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