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记者手记小贷公司直面不良贷款考验

■记者手记小贷公司直面不良贷款考验

中国证券报2012年11月13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汪珺

“小贷公司放贷利率高,很有赚头。之前经济环境好,我们组建小贷公司的资格差不多快拿到了,但后来整体经济环境变差,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我们觉得风险太大,最终还是放弃了。”曾想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张女士说。

由于较银行手续简便,近年来小贷公司在浙江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大多面向中小微企业,或为偿还银行贷款“应急”,或为长期流动资金做“配套”,放款额度为几十万元到一两百万元之间。通常小贷公司一天内即可办完放款手续。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浙江小贷公司的年利率在18%-25%之间。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打“时间差”,例如,10天的贷款按15天算,20天的贷款按1个月算。“这样下来,2亿元注册资本的小贷公司如果正常经营,一年利润可达3000万元。”张女士估算。

但“钱”途如此光明的小贷公司因整体经济形势的恶化而令张女士却步。“一是经营好的企业都找银行贷款,小贷公司面临不良贷款的风险较高;二是为借款企业做担保的企业自身质量也不好;三是借款企业的抵押物很多都是二次抵押。”她解释说。

目前浙江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尚无明显起色。“以前出口货物很快就能拿到款,但现在很多单子要过6个月才能结算,现金流进一步恶化。”从事外贸行业的王老板感叹说。

银行因企业现金流紧张而进一步收紧银根。杭州一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借款企业一般要过三道门槛,即客户经理调查、风险部门审查以及审贷会集体讨论,最后由一把手决定是否放款。”他所在银行目前的原则基本是“陌生企业不放款,找上门的企业不放款”,能放款的都是“老客户”或“自己营销的客户”。

由于银行“不松口”,企业通过小贷公司或民间借贷融资的财务成本进一步上升,资金链也更加脆弱。“企业自身没钱,借不到钱,还要多交钱,资金愈加捉襟见肘。企业之间大多是相互担保,一家企业出问题,银行就会把另一家做担保企业的钱收走。以此往复,形成连锁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张女士说。

因此,被银行“排挤”的企业成为小贷公司的“座上宾”,但随时可能出现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不时刺激小贷公司紧绷的神经。“贷款需求量很大,但银行不敢轻易放贷,我们也担心钱放出去之后收不回来,只能挑选一些风险较低的公司放贷。”浙江湖州地区某小贷公司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小贷公司心头的“纠结”。

为缓解企业资金之渴,浙江省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例如,湖州某县级市政府牵头成立1亿元的还款基金,政府、银行各出一半,为企业500万元以内的贷款提供帮助。如果企业欠银行500万元,该基金将以银行贷款利率借给企业一部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银行需承诺将这笔钱再借给企业。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