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赴美IPO缘何迎来小高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9月28日08:59分类:美股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王乃水)今年以来,中企赴美IPO(首次公开募股)迎来“小阳春”。据调查公司Dealogic统计,截至8月17日中国企业在美IPO融资额达59亿美元,已超过2017年全年的水平(38亿美元)。而在8月17日之后,又有蔚来汽车、趣头条、小赢科技、云米科技、英语流利说等多家中企成功从美国资本市场融资10多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新经济企业处于阶段性上市高峰、美国证券市场IPO盈利等门槛要求较低、美股行情下企业IPO热情普遍较高等原因,共同催生了中企赴美IPO的小高潮。

中企赴美IPO 融资额创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新高

从今年在美上市中企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一是教育行业,包括朴新教育、尚德机构、精锐教育、英语流利说等;二是视频行业,主要包括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视频三杰”的爱奇艺、哔哩哔哩、虎牙;三是汽车行业,包括被称为“中国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汽车,二手车平台优信,以及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灿谷等;四是互联网金融,包括点牛金融、小赢科技等;五是互联网零售行业,包括拼多多、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等。

从更广义的范围来看,今年在美国上市大部分企业都是具有一定互联网基因的中国新经济企业,从美国的标准来看,大部分都属于科技类企业。从上市方式看,2018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绝大部分是通过红筹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架构实现上市的。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中企在美融资金额,将创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因香港证券交易所修改了“同股不同权”等规定,今年中企赴中国香港上市也呈爆发之势,近期包括小米、美团、海底捞等中企均已成功登陆港交所。

多原因令中企海外IPO明显增多

一是中国新经济企业处于阶段性上市高峰。受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加之受中国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政策导向鼓舞,近些年中国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

而从企业的成长周期看,4-8年是创投资本退出的密集期,而IPO是创投资本最青睐的方式之一,这令创投企业有较强的上市冲动。比如,今年在美上市的企业中,虎牙、极光科技、蔚来汽车、云米科技均成立于2014年,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趣头条成立于2016年。

二是美国上市对企业盈利门槛要求较低,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通过VIE结构上市。中国A股主板及中小板上市企业需“连续三年盈利”一条标准,便挡住了大量难以达到盈利要求的创新型企业,创业板虽然放宽了相关要求,但上市前要实现盈利仍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因创新型企业前期大都需要持续较高投入,绝大部分在美上市中企上市前都处于亏损状态,像蔚来汽车这种三年多亏损上百亿元的企业,在国内上市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此外,许多创新型公司创始人在经历上市前多轮融资造成的股权稀释后,通过“同股不同权”方式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控制权,也是很多中企管理层上市时的重要考量。同时,VIE结构企业目前在国内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企业在内地上市。

三是美股牛市行情提高了企业上市意愿。因特朗普政府提出减税、放松监管等举措,美国股市近两年涨势较好,企业选择在此时上市会有较高的估值,有利于企业融资。

事实上,今年以来,不仅是中企在美上市数量明显增多,美国本土以及其他国家企业在美上市数量及融资额也均有明显增加。投资顾问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 LLC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今年已经有145家企业在美上市,较去年上涨45%;募资总额达386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并创2014年以来新高。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许多在美上市的中企都是采取的VIE结构,很多创投企业的初始投资都是以美元形式进入的,因此在退出时也更愿意选择直接实现美元兑现的美国资本市场。

中企赴美融资热折射国内资本市场完善紧迫性

不容否认的是,国内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赴美乃至赴中国香港上市,对缓解初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但中企海外上市的热情背后折射出中国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的紧迫性。

新经济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前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企业,将这些企业留在国内上市,既可以更好地提升中国经济活力、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可以让中国广大投资者直接“拥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型企业,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对中企而言,在美上市其实较难享受合理估值。美国证券市场虽然因没有盈利性的强制性要求而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但中企在美国资本市场很难有估值优势,甚至要得到合理估值都很困难。近几年在美上市中概股频频破发,股价“腰斩”也并不鲜见。

从今年上市情况看,绝大部分今年在美上市中企融资规模均较之前询价有明显缩水,IPO定价普遍偏低。

从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整体表现也可见一斑。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今年以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6.74%、8.69%、15.75%,但同期涵盖大量中国知名公司的标普美国中概股50指数却下跌9.75%。

美国罗森布拉特证券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区研究主管张俊认为,在盈利财务指标要求、上市流程、VIE结构的法律障碍等方面,中国证券市场应尽快结合中国实际推出切实可行方案。

张俊说,虽然这些年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特征,令股市投机氛围仍较浓,在降低上市企业盈利要求等标准之前,加强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水平,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除此之外,美国耶希瓦大学商学院教授、华尔街诚智资本联合创始人黄河认为,在企业发审上市机制、交易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中国证券市场也应加快完善与提升。

黄河特别强调了做空机制的重要性。他认为,应通过引入做空机制,让市场化的承销商承担与收益相对应的责任风险,“旱涝保收的情况下承销商很难有动力去做尽职调查。”同时,在交易机制上也应加大市场化力度,逐步建立做空、对冲等机制,让市场在股票发行交易定价中发挥更加关键作用,从而可以让股票价格能够更合理反映其内在价值,避免过度投机与波动对市场、对投资者的伤害。

同时,还可考虑引入美国式集体诉讼机制,强化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威慑欺诈等非法行为,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