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美股 > 中概股回归面临政策收紧压力

中概股回归面临政策收紧压力

证券时报2016年09月02日10:24分类:美股

核心提示:昨日市场纷传监管层要求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时,预估值不得超过预估利润的20倍,被解读为中概股回归监管升级之举措。今年5月初,坊间亦曾传出监管层将限制中概股回归,彼时监管层的回应是,“正对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昨日市场纷传监管层要求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时,预估值不得超过预估利润的20倍,被解读为中概股回归监管升级之举措。今年5月初,坊间亦曾传出监管层将限制中概股回归,彼时监管层的回应是,“正对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暂且搁置中概股预估值上限的传闻,不妨先分析几个案例。

今年4月份,分众传媒完成借壳七喜控股,该项交易中,分众传媒预估值为457亿元,预估利润为29.58亿元(2015年度)、34.22亿元(2016年度)。以2015年数据测算,分众传媒预估值约为预估净利润的15.45倍,符合20倍的上限要求。再如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巨人网络预估值为131.24亿元,2016年预估净利润为10.02亿元,二者比值为13.1倍,也低于20倍的上限。

分众传媒及巨人网络均是成功私有化且已在A股借壳的案例,当时并无20倍的上限要求,不过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均控制住了预估值与预估净利润的比值。有理由估测,即便20倍上限要求传闻不实,其他中概股公司也会大概率仿效分众传媒及巨人网络,将交易预估值控制在合理水平内,以提高与监管博弈的胜算。

特别是,监管层作出正在研究中概股回归问题的表态后,中概股回归实际上已经遇冷,包括私有化过程中涉及的巨额外汇问题及在A股谋求壳资源重组上市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概股私有化主要受境外监管机构和股东大会的约束,而一旦谋求借壳,则要受制于并不明朗的政策。所以当下的现象是,大批中概股纷纷筹划私有化,包括奇虎360及万达商业等大估值公司,却鲜有公司能成功找到壳资源,奇虎360实控人周鸿祎甚至称暂无借壳计划。

基于上述背景,中概股回归预估值不得超过预估利润20倍的传闻也就不足为奇。一方面是分众传媒等现有案例本身表明中概股回归确已考虑到预估值和预估利润问题;另一方面,不太明朗的政策环境也不允许中概股试图在A股“卖一个好价钱”。客观而言,20倍的比值上限与A股部分行业动辄50倍以上的市盈率仍有较大差距,反映出政策的从紧预期——不允许无节制的高估。

这会令部分盈利能力欠佳而又急于回归A股的中概股陷入囚徒困境——无法以良好的预估利润最大限度地享受20倍的预估值,又不能坐视其长期低迷的海外估值。于是,回归与否便不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很有可能私有化回归将承受更大的成本,包括私有化成本及海外退市后面临的机会成本。

直接的传导效果是,A股盛行的中概股炒壳热会适度降温,这可能是监管层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不排除前期奇虎360和近期万达商业引发的炒作风潮是重要的导火索。在消息进一步明朗之前,中概股公司按兵不动或敲定更多的备选方案便尤为重要。此前聚美优品等公司对公司在海外的低估值表示遗憾,现在看来,即便聚美优品能够顺利回归,也无法保证不会对受限的预估值再度表示遗憾,何况回归之旅还遥遥无期。

以各种软性政策控制中概股回归频率,很有可能将成为常态,除非有大的变革,比如注册制。

[责任编辑:周婷(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