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金融城饮酒阶层分析

金融城饮酒阶层分析

中国证券报2015年10月10日02:06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王亚宏 伦敦报道

中国人在放假过节时,难免会有各种觥筹交错的聚会。而在伦敦金融城里,即使这段时间不放假,可喝酒也是同样少不了的事情,而且喝上几杯似乎已是一项“全民运动”,毕竟从银行的年轻实习生,到衣冠楚楚的董事总经理似乎都钟爱此道,这点从银行大楼下酒吧生意兴隆的程度就能看出来。

在经常阴雨连绵的英国,拥有强大抗抑郁效果的饮酒,可谓是跨性别和跨地域的全民性爱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全球各国酒精摄入量排行榜,英国也可以排进世界前20名。英国人虽普遍好喝酒,不过在喝的种类上却泾渭分明。比如有钱人都喜欢喝葡萄酒,中产阶级偏爱杜松子酒,而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最爱的则是烈性的威士忌和大杯啤酒。因此看到一个人的杯中物,大概也能对其社会地位了解几分。

无论是爱尔兰的健力士黑啤酒,还是苏格兰威士忌,这些谷物酿造的酒都算得上是英国的本土饮品,价格相对便宜,且群众基础好,在街头小酒馆就能买到,算得上是便捷物美。在17世纪末年,从荷兰引进的烈性杜松子酒逐渐在英国流行开来。由于早年管理得比啤酒松,因此很快流行开来。不过,很快就带来大量社会问题,不少路边醉汉手里都拎着杜松子酒的空瓶子。相比之下,喝葡萄酒喝醉的人就少得多,而其中理由其实很简单,葡萄酒大多都是进口货,价格较高,喝葡萄酒的人也大都自恃身份,这个讲究格调的群体一般不会醉瘫到桌子底下去。

虽罗马人在2000年前征服不列颠列岛时,就已把喝葡萄酒习俗带了进来,然而由于英国气候常年冷湿,没有欧洲大陆的炎夏与寒冬对比,英国的葡萄园缺乏让葡萄得以成熟的阳光,习惯干暖的葡萄很难在生长期短的海岛上有好的收成、结出上乘果实,因此本土酿造的葡萄酒一直难以形成气候。纵使通过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可以笑傲欧洲,但在葡萄酒酿造方面,与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邻居相比却始终矮上一头。

然而正像缺什么就珍视什么,英国的有钱人几个世纪来一直迷恋舶来的葡萄酒,借此展示自己的贵族气派及与欧洲大陆文化的联系。当然,这一有钱人的喜好也影响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群体。目前英国人每年喝掉17亿瓶葡萄酒,而这一相关产业每年产值就高达60亿英镑

大笔的酒钱都被欧洲大陆酒庄赚走,英国酒商也不甘心。好在托全球气候变暖的福———似乎酒商能成为让人心烦不已的气候变化的受益者———英国南部的日照时间增长,雨水减少,逐渐变得适宜葡萄生长,让英国酒庄可以有条件用更好的葡萄酿酒。本土能产出好的葡萄酒,这似乎也带动英国人对这种酒的更大兴趣。每逢过年过节或朋友聚会,放弃啤酒、威士忌,转而拽上几个葡萄酒词汇已在中产阶层,甚至很多工薪阶层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潮流。

这红酒的丹宁有些偏重,下次听到身边有人用略带沙哑的声调说出这样的评价时,转过头看到的或许并不是一位穿着晚礼服的银行家,也可能是杂货店的小徒工。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