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9月以来两融市场做多偏好大幅变化融资“题材化+周期化”特征明显

9月以来两融市场做多偏好大幅变化融资“题材化+周期化”特征明显

中国证券报2013年09月17日03: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龙跃              

9月以来,沪深股市明显走强,这为具备杠杆优势的融资资金扩大收益提供了绝佳舞台。从当月融资资金的关注标的看,上海自贸区等题材股以及部分累计跌幅较大的周期股,成为重点狙击方向。分析人士指出,从以往经验看,融资大幅激增的股票,往往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延续强势格局,这意味着相关题材股和周期股短期仍有望继续活跃,不过对其中的周期股宜保持适度谨慎。

9月融资带来超额收益

在消化了“816”事件的扰动后,进入9月份,沪深股市明显转强。统计显示,9月2日至今,沪综指累计上涨了6.34%。导致市场整体转强的原因有二:一是8月经济数据继续好于预期,令乐观情绪升温;二是题材炒作热情向大盘蓝筹股蔓延,对指数起到了正向支撑作用。整体来看,市场正在经历一段系统性风险明显有限的“美好时光”。

对于两融市场来说,市场系统性风险有限,而赚钱效应又比较显著,令投资者融资热情重新高涨。统计显示,截至9月13日,沪深股市融资余额达到2701.50亿元,在经历了6-8月的低迷后,再度创出历史新高。

由于9月至今市场始终保持强势,因此期间参与融资的投资者大概率取得了超额收益,而融资自身对股价的提振又进一步扩大了超额收益的规模。统计显示,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50只股票,其当月平均股价涨幅为12.55%;与之对比,全部495只两融标的股(扩容前)的平均涨幅为5.88%,而期间融资净偿还居于前50位的个股平均涨幅则为3.75%。从中不难发现,融资买入在享受到市场上涨引发杠杆收益的同时,也对股价上涨起来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作用。

此外,从行业角度看,今年前8个月,新兴消费类股票明显受到融资资金的青睐,但9月以来的融资变动则表明,投资者在行业偏好上发生了明显转变。统计显示,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前50名的股票,多以周期性行业为主,比如金融服务、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三大行业就贡献了22只个股;与之对比,消费类股票则遭到了明显的融资净偿还,在本月融资净偿还居前的50只股票中,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行业个股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9只和8只。

“新面孔”具两大特征

伴随市场重新活跃,9月以来两融市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融资“新面孔”数量明显增加。统计显示,在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50只股票中,有18只个股属于今年以来融资净买入额首次大幅激增的品种。从以往经验看,融资买入力度首次增加的个股,往往在其后一段时间具备更高的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

从9月前半个月的融资首次激增股票看,此前TMT、医药、食品饮料等新兴消费行业股票基本消失,市场显然在关注新的投资品种,这也是导致9月以来融资新面孔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9月以来的融资新面孔可以分为两类标的股:一类是题材股,比如属于农业土地流转概念内的海南橡胶、罗牛山、北大荒等个股;又比如属于上海自贸区概念的上实发展、上海建工、申能股份、东方航空等个股。另一类则是前期明显滞涨的周期类股票,比如东北证券、中海集运、三一重工、悦达投资、广晟有色、工商银行等个股。其中,工商银行尤其引人关注,尽管该股流通盘巨大,但今年以来还是首次入围融资净买入额前50,凸显市场对大盘周期股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对于上述两类融资新面孔,分析人士认为应该区别对待。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等题材股在性质上与此前的新兴产业股票比较相近,即均走出了上涨趋势,且想象空间都比较巨大,因此融资资金的持续推动非常有可能导致相关题材股蜕变成阶段牛股。但另一方面,对于本月以来出现的周期股“新面孔”则要保持适度谨慎,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此类周期股股本规模较大,单纯的资金推动对股价上涨的效果不会十分显著;其二,在经济调结构的背景下,周期股的想象空间要相对小得多,而9月以来发电量、螺纹钢价格的高频中观数据又出现了走弱迹象,也不利于周期股现阶段大幅走强。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