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上市公司 > 30家IPO在审企业迎抽查 国信光大抽中比例高(2)

30家IPO在审企业迎抽查 国信光大抽中比例高(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4月08日11:43分类:上市公司

核心提示:4月3日,首批30家接受抽查的在审企业名单通过抽签方式产生,总数约占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的5%,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7家、13家、10家。从抽查名单来看,国信证券和光大证券成为此次抽查最“受伤”的保荐机构。

创业板成自查“重灾区”

业绩下滑成撤单主因 或借并购间接上市

4月3日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自查结束,证监会发行部和创业板部共收到162家企业的终止审查申请,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9家、47家、106家,创业板的撤单比例和撤单数量都远远高于主板和中小板。这也意味着,自财务核查风暴以来,已有超过三成的创业板排队企业退出。

目前来看,多数拟登陆创业板企业撤回IPO的主要原因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造假打击力度加大。创业板首发上市管理办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两条明确规定: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这在2012年经济环境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多数试图登陆创业板的企业都无法达到证监会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的要求。

业界普遍认为,造成创业板终止审查企业比例高企的原因主要是证监会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有必须符合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硬性规定,达不到要求就必须撤回上市申请材料。主板和中小板企业并没有明确规定业绩下滑就必须停止IPO的要求。而且因为创业板造假第一例万福生科被曝光后,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造假打击力度加大,使得创业板“撤单潮”持续发酵,一批原IPO招股书申报稿有问题且2012年业绩下滑的企业纷纷撤退。

新金融观察报援引一家终止审查的创业板公司负责人的观点称,在已经撤回材料的拟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中,会有一些公司是因为对自己的财务真实性不自信而选择撤回材料,但大部分公司还是因为业绩下滑所致,而且业绩有水分的公司比例也不小。审核标准不科学,过分强调成长性,客观上让企业产生了造假的动机。

面对巨大的IPO堰塞湖,“敢问路在何方”成为摆在撤单企业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大幅撤单的创业板企业未来的命运大致有三种:一部分来自周期性行业的企业,等经济环境改善业绩回升,可能会找机会再上或者转战中小板;而那些有技术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也可能转向并购以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还有部分业绩和技术本身都有问题的公司可能就彻底止步。

据了解,与转战中小板相比,更多创业板拟IPO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借助并购间接上市。为了完善产业链的上下游,很多上市公司在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如果创业板拟IPO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或者是技术具有独特性,比较容易符合收购方的发展诉求。

除此之外,还有些券商正在为推荐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上市做着积极的努力。但因为新三板的融资规模比较小,交易不活跃,从新三板到主板的通道还没打通,企业普遍不乐意到新三板挂牌。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