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大势研判 > 改革比复苏更可期 趋势比估值更重要

改革比复苏更可期 趋势比估值更重要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4月01日08:00分类:大势研判

核心提示:当前负面情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即将PMI数据、地方“国五条”细则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预期将为A股指明短期方向,总体而言市场或维持弱势震荡的基调。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策略团队

上周A股弱势下行,再创调整新低,情绪的低迷主要源于银监会捅破了理财产品这层窗户纸。上周四沪指出现了春节后的第三根大阴线,上证综指当日下跌2.82%,此前的两度长阴分别为2月21日当日下跌2.97%、3月4日当日下跌3.65%。鉴于三根长阴不仅改变了市场情绪,破坏了市场逻辑,更摧毁了部分理念。当前负面情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即将PMI数据、地方“国五条”细则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预期将为A股指明短期方向,总体而言市场或维持弱势震荡的基调。

本周关注点:

经济数据及政策

本周即将公布3月的官方PMI数据,这有助于投资者进一步验证经济的走势。最近以来,经济表现一波三折,1月份经济回升力度较强,但2月份和3月上半月却表现较差,这也是春节后股市连续调整的重要因素。

从微观层面看,重卡、工程机械的销售在3月下旬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即将公布的PMI数据能否验证经济的改善将至关重要。

上周末一些城市公布了“国五条”的细则,总体来看,基本符合预期,但更多的地方选择了“观望”。对房地产而言,“国五条”细则的影响不大,影响更大的是明年6月即将实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是房产税的基础,对行业的影响将更大更长远。

新管理层对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IPO的态度有所明朗,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继续推进,IPO不会马上重启,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投资者的担忧。

改革比复苏重要

趋势比估值重要

诚然,微观经济的回暖迹象很重要,但影响投资和消费的因素比较多,我们对经济复苏的力度仍不敢过于乐观。长期来看,改革令人期待。新政府上任伊始,便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新气象,这将增加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了这些改革的时间表和线路图,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改革制度出台。

不过,改革憧憬也会受制于现实的约束。银监会8号文对市场的憧憬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运作需要规范,这个问题貌似人人都知道,高收益无风险就像“皇帝的新装”。但这层窗户纸一直没有被捅破,如今终于被捅破了。在捅破之前,投资者虽然知道窗户纸的背后是什么,但更加倾向于从“防范风险”和“资金回流股市”这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如今,这层窗户纸也被捅破直接引发了“信托崩盘”和“流动性收缩”的担忧,市场正在形成冲击性的反应。因此,改革也会带来阵痛,改革方向的乐观和改革过程的曲折会交织影响资本市场的走势。

短期来看,结构性的机会更重趋势而非估值。在改革憧憬与现实约束的平衡中,结构性机会应该更重趋势。从改革的方向看,在经济社会变迁的趋势下,主要看行业发展的趋势,进而判断公司发展的趋势。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时,趋势比估值更重要。

从周期品的角度来看,改革将改变过去单纯追求GDP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同时改革憧憬阶段,经济不会表现过热,大宗商品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很难被推高,上游行业的投资也就乏善可陈。因而,投资者应寻找具有垄断地位或盈利稳定的公司。

从中游行业来看,一方面是低端产能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是中档和高档产能的相对不足乃至严重不足,中游行业的分化将趋于长期化。投资者应该选择具有技术优势或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中游制造业,摒弃产能严重过剩且缺乏创新的公司。

从下游消费类来看,一方面是以白酒为代表的腐败消费、面子消费和工程消费的低落;另一方面也有第一夫人出访后国产大众品牌的崛起。以白酒为例,我们要慎重对待政务和商务消费的转型,正视社会消费风气的转变和消费品投资标准的漂移。同时,我们更要寻找中国的大众品牌和中产阶层消费。

从成长股的角度来看,目前成长股的股价和估值相对较高,尽管如此,成长股仍然是春节以来首次休整期间的明星热点,这再次验证了一个多数情况下适用的道理,即“趋势比估值更重要”。

从行业上看,节能环保、国防军工、TMT、汽车、石化、医药、大众消费等更值得关注。综合来看,4月份市场仍然面临着休整的压力。在休整的后半场,市场负面情绪可能会更重,甚至不排除“黑天鹅”的再度出现,但这也正是勇者思考布局之时。改革憧憬对市场的意义在于为远期注入了希望,我们预期A股不会出现深幅下跌。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