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动态 > 转融券试点以来23股融券实现“零的突破”

转融券试点以来23股融券实现“零的突破”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3月08日07:46分类:股市动态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制约融券规模的关键是投资者对于融券的熟悉程度和参与热情,换句话说,融券需求尚未形成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券商融券标的池的扩容进度。

□本报记者 孙见友

2月28日转融券试点以来,一些股票融券交易趋于活跃,从2月28日至3月6日,合计有23只融券标的实现了“零的突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制约融券规模的关键是投资者对于融券的熟悉程度和参与热情,换句话说,融券需求尚未形成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券商融券标的池的扩容进度。

预期变化催生“零的突破”

2月28日转融券业务试点推出,这给投资者融券做空创造了新的条件。转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按现有规则,证券公司只能使用自有证券办理对其客户的融券,当证券公司自有证券不足时,可以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上市公司机构股东借入证券,以满足客户的融券需求。

受此影响,2月28日以来一些股票的融券交易趋于活跃,数据显示,从2月28日至3月6日,合计有23只融券标的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一方面既受券商提供的融券券源扩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投资者参与热情上升有关。

就以上23只融券零的突破的标的来看,既有主板股票,譬如金枫酒业;也有中小板股票,比如三花股份;还有创业板股票,如吉峰农机。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来看,融券零的突破并非只发生在中小板和创业板身上,一些主板股票也同样上榜,显示投资者在融券做空方面,更多的是针对具体股票的质地,因为主板中估值畸高的小市值股票与高估的中小盘股,其实具备很多的共性。

山西证券刘丽认为,2月28日转融券推出以来,部分标的实现融券零的突破,表明股指连续上涨2个月后,投资者对部分证券后市预期偏向于悲观。从操作层面来看,在前期市场持续上涨之后,部分标的短期涨幅已经十分可观,这个时候转融券推出,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投资者做空某些标的的意愿。当此之时,一些券商不失时机地扩大了融券标的池。因此,以上23只股票在转融券试点以来能够实现融券零的突破,与融券投资者预期变化有密切关系。

融券规模小根源在需求不旺

就以上23只融券零的突破标的来看,目前其融券规模仍然十分小。其中,吉峰农机、亚通股份和名流置业的融券余量在23只融券零的突破标的中高居榜首,但也只有4.87万股、1.20万股和1.10万股。

某投资人士指出,以上这23只融券零的突破的股票并非是转融券试点标的,转融券推出只是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大这23只标的融券券源。

山西证券刘丽认为,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平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证券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出,而原来证券公司只能利用自有证券向客户融出,数量和种类都非常有限,与之对照的是,券商虽然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券融给投资者,但买入证券必须进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会计科目。

由于在没有进行套保情形下,转融券推出前证券公司只能利用自有证券,其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市场剧烈波动风险。因此,前期“一券难求”在二级市场被盛传,这也一度被普遍认为是融券规模持续难以放大的主要原因。

简单来说,前期二级市场观点可以概括为:由于券商没有券源,导致融券规模很小。换句话说,因为没有供给,所以融券规模很难放量。

事实果真如此吗?从近期23只融券实现零的突破来看,原因并非那么简单。

某市场人士指出,从本质上看,23股融券实现“零的突破”,固然与券商券源放量有关,但与融券投资者需求关系也十分密切,如果撇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和融券标的池扩容限制,从证券公司角度来看,关键是融券投资者要有需求,如果融券投资者没有需求,证券公司从二级市场买入融券标的将会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即使通过套保消弭市场波动风险,在缺少融券收益情况下,对证券公司来说,这一举动并不划算。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是投资者对于融券的熟悉程度和参与热情相对不高,从而影响了券商融券标的池的扩容进度。试想,在融券需求旺盛的局面下,如果券商可以通过套保锁定风险,扩大融券标的池并赚取融券收益,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更进一步说,如果确实是因为券商没有供给,导致融券规模很难放大的话,那么似乎可以认为,在转融券推出之后,短期融券规模将快速放量。但目前许多研究人士似乎并不认同融券短期快速放量的观点。

山西证券刘丽指出,目前得出转融推出之后融券规模会快速放大的结论还为时尚早,融资融券业务中,目前融券业务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2月28日融券余额占2.35%,转融券推出之后一方面标的证券数量和种类有限,另外投资者对这一新的交易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

某研究人士认为,目前制约融券规模的关键是投资者对于融券的熟悉程度和参与热情,换句话说,融券需求尚未形成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券商融券标的池的扩容进度,从而制约了融资规模的上升速度。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