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券商基金拼抢险资“外包” 保险资管谋转型

券商基金拼抢险资“外包” 保险资管谋转型

上海证券报2012年11月23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记者 赵铃 卢晓平 ○编辑 孙忠

托管大门开启的6万亿保险资金,正成为证券、基金公司竞相争夺的新目标。本报记者从业内获悉,最近两个月以来,海通证券、富国基金等多家机构与保险公司展开了招标谈判,如进展顺利,年内有望落单。

而为拼抢保险公司客户,券商、基金不惜放下议价身段,目前初步商定的管理费水平远低于市场行情

年内有望落单

自今年7月底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后,各大证券、基金公司便把保险机构视为未来新增业务的潜在大客户。今年10月,保监会分三批共授予40家机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据记者了解,从目前招标情况来看,基本以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为主。“我们已经和一两家中小保险公司有了初步合作意向,目前正在走流程,如进展顺利,年内有望落单。”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而有消息称,工商银行控股的工银安盛人寿是业内最早开始进行资金“外包”招标的保险公司。

相较之下,大型保险机构由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固有观念,目前多数仍将资金交由“兄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一家保险巨头投资部经理直言,“我们也在看、也在谈,可能会考虑拿出一小部分资金,以购买券商、基金产品的方式,在委托投资管理上进行合作。”

险资议价强势

从目前招标情况来看,由于目前主动愿意将资金“外包”的保险机构并不多,而拼抢业务的券商、基金却不在少数,因此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保险资金在管理费议价上较为强势。而券商、基金则稍显被动。

“可能因为找他们谈的券商、基金很多,就连一家资产规模只有10个亿的保险公司,在和我们谈管理费时,也显得相当强势。”沪上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保险公司开出的管理费价格水平来看,远远低于券商之前从信托等机构拿到的管理费。

而为了长远的险资“外包”蛋糕,券商、基金也只要放下议价身段。“我们谈下来的情况是,管理费大概在万分之五至千分之一之间,而之前其他机构给我们的管理费普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

不仅如此,在上述人士看来,保险公司的“强势”态度还反映在“收益率硬性要求”上。另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解释说,“目前我们和中小保险公司的合作多是主动性管理,有保险公司就在招标时提出要求:我们为他们设计的相关投资产品,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收益率。”

受访的多位券商业人士坦言,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外包”这根骨头,并不好啃,但又必须得啃。“我们还在千方百计地拉拢保险机构,手段多样,包括在保险行业主流刊物上做广告宣传等。”

券商、基金积极“虏获”保险公司芳心的背后,是未来数亿万计保险资金的诱惑。据保险业人士估算,预计一两年内共有两至三成保险资金或交至券商、基金管理。以此估算,券商、基金合计每年新增手续费约10至20亿。

倒逼保险资管转型

券商、基金的热情,也让习惯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倍感压力。在闸门开启之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是保险资金唯一的“管家”。券商、基金的加入,无疑将现有的十余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向了竞争的“前台”。

据记者采访了解,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包括积极开拓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进行不动产和PE投资等。“我们也在积极开拓第三方外包市场,为此我们成立了市场部、产品开发部等。”沪上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说。

然而,真正实现大转型,并非易事。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还可能面临证监会审批等门槛。此外,人才、经验也是绕不过去的坎,练好内功、提升自身能力也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