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欧洲银行业改革迈出第一步

欧洲银行业改革迈出第一步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27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许维鸿

工业化社会以来的经济危机,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往往表现为金融体系的崩溃,即实体经济中畸形发展的某些产业或者资产价格,导致金融体系的坏账累计并爆发;同时,金融体系的杠杆功能,又使得局部坏账爆发,波及实体经济的其他部门,放大危机的摧毁力。

回首过去的半个世纪,现代化的银行体系,拓展了信用融资功能,对提高全人类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但是,杠杆化的融资链条,加剧了经济危机破坏力,负面作用不可小觑。这种由于金融体系现代化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没有办法解决的,也不完全能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功能来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金融体系的两方面做工作,以加强金融体系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常态化地增强银行净资本覆盖率,从而降低系统杠杆率;另一方面,是厘清现代银行业的业务风险等级,从商业银行体系剥离高风险业务。

美国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沃克尔规则(Volcker Rule)”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10月19日欧盟首脑会议刚刚通过的欧洲银行业联盟的所谓“三步走”战略,也是异曲同工的改革路径。根据欧盟决议,欧洲央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欧盟所有6000家银行进行单一监管,以强化欧洲货币联盟的有效性,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那么,这些改革的有效性如何?能否改变欧洲经济疲软的现状呢?我觉得还是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解析。从正面上,欧洲央行依托“巴塞尔协议”,用统一的标准,对欧盟内部的银行统一进行监管,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以欧盟为一个整体,全方位评价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专业评价标准,其意义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可以提高外界对欧洲银行体系的信心。

以芬兰央行行长利卡宁(Li-ikanen)为首的利卡宁小组,从去年开始受欧盟委托,对区域性银行改革提出建议。在众多成果中,最引起外界关注的是对所谓“非常有风险的活动(High-risk market ac-tivities)”进行法定隔离,包括银行自营业务的剥离、跟股票和衍生品相关的银行业务剥离、“做市商(Market making)”职能从储蓄银行剥离等等。如果照此办理,欧洲的商业银行体系将对经济危机更有抵抗的“韧性”,最终达到保护股东、甚至是纳税人的作用。

当然,对目前的改革措施也有相当的争论。市场担心如果赋予欧洲央行更多的监管职能,是否会使其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原则?以德国为首的北欧财政盈余国家担心,如果贸然将数量众多的各色银行一股脑地置于统一监管,是否过于仓促、难以执行?各个置身其中的欧洲银行,则担心严格的监管标准,是否适用于在欧洲经营的非欧洲银行,是否会造成不公平竞争?

无论如何,欧洲银行业监管总算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毕竟,没有统一的银行业监管,针对诸如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金融体系救助,只能是“特事特办”,欧洲稳定机制(EMS)难以成为合理的长效机制。

从经济学角度,相对于美国,欧洲的直接融资比率明显偏低,现有投资级的企业债规模不到美国的一半,高收益企业债券规模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通过改革,降低欧洲商业银行体系的杠杆率,可以降低区内间接融资规模,腾出更大的空间给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业务。这有利于欧洲本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对具有同样融资结构性问题的中国也有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