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吴晓求畅谈“十四五”资本市场发展新格局:扩大直接融资 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

新华财经北京3月21日电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中国资本市场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如何完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20日做客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国民财富大讲堂》节目,分享“十四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未来十五年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如何扩大直接融资

肖钢表示,下一步金融市场的改革应围绕如何扩大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金融实际上是创新和产业之间的桥梁,一面支持创新、一面连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所以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中的枢纽作用。为此,需要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阶段中,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就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下一步金融市场的改革应围绕如何扩大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

吴晓求称,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在推动新技术向新产业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金融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贷款,更重要的是要孵化新企业的出现、推动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转型,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更深层次的含义。为此要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推动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中国金融发展到如今的繁荣局面,是坚持了改革开放、市场化、科技与金融融合等多方面的结果,我们不能让其再退回到传统金融的时代。传统市场虽然便于管理,但功能很弱、很单一、效率也很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科技、金融及产业之间的关系。

股权投资市场的改革重点:分散新技术向新产业转型过程中风险

肖钢表示,未来会出现一种“财富金融化”的趋势。未来金融资产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出现一种“财富金融化”的趋势。居民资产将不再只有房产,而会有更多元的金融工具。过去中国老百姓的财富主要表现为存款,后来开始购买一点国债,现在标的物越来越多。但总体而言,金融资产占居民财富的比重仍旧较低。未来资本市场应该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成为居民财富升值的载体,让广大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财产性的收入。

吴晓求认为,股权投资的核心是分散新技术向新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一国居民财富、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在不断提升,一方面说明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国家的金融是安全的。所以我们有责任逐步提升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这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初衷。资本市场不仅仅要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其最终目标应该是让社会有丰富的、可以充分自由选择资产组合的能力和机制,其实质是帮助民众理财,让民众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获得和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收益,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注册制试点的经验总结:退市制度是必要组成部分 关注中小投资者利益

吴晓求称,退市制度是注册制的必要组成部分。注册制是一个全面的制度变革,发行只是开始,后面涉及到市场化定价、审核、信息披露要求、监管重点、退市机制、中介机构责任、法律准备(宪法修正案、集体诉讼)、特殊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等多方面内容,都需要在注册制的整体框架内逐一落实;退市制度是注册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和过去的退市制度差别很大;集体诉讼制度目前正在探索中;注册制的全面推行是一个非常仔细的工作,监管重心也要随之转移。注册制之后,监管的重心将主要在透明度,监管职能会得到简化。

肖钢表示,目前退市制度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市企业不能一退了之,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新证券法推出的特别代表人制度,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这一制度的落地将成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最好的一个法律武器。只有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退市制度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落实。

注册制对资本市场结构的影响: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

肖钢称,未来要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占比。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结构不甚合理,传统行业占比过高。未来要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占比,在市值前10、前50、前100的企业中增加科技类企业的比重。要促进有潜力、有成长性的企业发展,这是未来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

吴晓求认为,资本市场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该是中国市值排名前10位的上市企业中,至少有5家高科技企业。目前注册制的确在逐步改善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一批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开始上市。过去资本市场过分注重传统产业,混淆了重要性和成长性。资本市场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该是中国市值排名前10位的上市企业中,至少有5家高科技企业。目前排名比较靠前的是茅台和金融企业。虽然金融机构很重要,是国家的重器、重镇,但从产业竞争力、从投资者回报和资产的成长性来看,还是高科技企业更为重要。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