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基本修复 经济长期依然向好

新华财经2020年02月10日14:46分类:市场动态

新华财经北京2月10日电 2020年春节假期期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各国股市、原油等大宗商品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国内市场开市首日,A股深度调整,10Y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6BP。但随后,大量北上资金流入A股,之后3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超过300亿元,完全抵消节前减持规模,债券收益率也连续多日回调。整体而言,市场在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积累的情绪已经迅速释放,目前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对基本面的担忧明显减弱。

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主要体现在2020年1季度,并集中反映在第三产业。这是因为本次疫情传播性较强,涉及的区域较广、人数较多,封闭、隔离、停工的力度较大。具体而言,本次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运输(2019年1季度其占我国GDP比重为4.3%)和餐饮住宿(1.94%)、批发零售(10.07%)和租赁及商务服务行业(3.52%)。

对于第一产业而言,由于短期供应链受阻,饲料供应和产品分销出现困难,部分农户将有一定损失。但考虑到第一产业在GDP占比仅为7.1%(2019年),1季度第一产业GDP占其全年GDP比重仅为12-13%(2016-2019年),且政府已出台多项措施保证农业生产和运输,预计这一短期冲击对整体GDP增速影响很有限。对于第二产业而言,由于本次疫情正值春节停工期,按照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复工时间表来看,7个工作日占全年工作日(251天)的比重为2.8%。此外,考虑到按照传统,建筑业和部分制造业往年全面开工时点均为元宵节后,因此我们认为疫情对第二产业GDP的影响相对可控,1季度后有望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方式补上缺口。

此外,本次疫情将会催生部分行业的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正如2003年非典期间,电子商务在中国兴起并获得爆发式增长一样,本次疫情在给传统零售行业带来负面打击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新零售的市场地位。例如,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70%,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销量也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远程办公、在线医疗服务、线上智能金融服务、手游等行业的景气度,也呈快速上升之势。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间消费者习惯的改变,有望拉动这些产业中长期持续蓬勃发展。目前正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次疫情给这些行业带来的机遇、激活的潜在需求,也将加速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

从政策层面看,2020年是中国经济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增长”仍是2020年的工作总基调之一。逆周期调控政策仍延续财政发力、货币协同的大方向,在年初已有相应布局。财政部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1月已完成超过70%。再结合“地方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基建资本金下调要求”的政策组合,能有效改善基建资金来源,对基建形成有力支撑。货币政策呵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为妥善应对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宏观政策也加大了调控力度。货币政策方面,2月3日,央行分别下调7天及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至2.40%、2.55%,并在节后持续进行了流动性投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少见的10BP降幅显示了央行特殊时期的调控导向。2月7日,潘功胜副行长表示,市场利率的变化将体现在贷款利率中,市场预期下次MLF利率及LPR也有较大的概率下行。另外,央行将投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向防控疫情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将加强相应的财政贴息、担保支持,3000亿元的再贷款将由财政部进行50%的利息补贴。同时,中央财政将通过收储、税费等一揽子政策驰援企业度过难关。预计后续宏观政策将会持续发力,财政政策将继续减税降费,定向加大对疫情影响大的地区、企业和个人扶持力度;货币政策也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放眼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仍要看外需和内需两个“基本面”。外需方面,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海外经济温和增长,都将利好我国出口。内需方面,外贸环境改善使企业生产信心修复,工业生产继续补库存,制造业投资小幅度回升。基建投资将受益于财政政策,房地产投资韧性不改,汽车销售有望触底改善。预计疫情缓解后,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速会出现补偿性上升,二季度经济将会企稳,全年仍将呈现长期向好趋势。(作者: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中心资深分析师杨一成 朱千帆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