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打破资源要素“画地为牢”

打破资源要素“画地为牢”

中国证券报2014年04月30日09:12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央先后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央先后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点到线再到面,从陆上到海上再到海外,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边,实质上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以“国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外部协同与内部协同并重”理念为统领,打破单纯的行政区划甚至国界限制,把区域经济规划扩大到跨市跨省乃至跨国,力图使生产要素在一个摆脱行政区划束缚的、更大的区间进行流动和组合。

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这一大棋局中关键的一招,表明中国仍然将对外开放作为撬动新一轮区域、甚至是国家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动力。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国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寻求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以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就内部发展来说,建立自贸区就是要通过开放来实现制度创新,从而促进内部改革,从国际层面来看,就是要以扩大开放来增加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区域协同的国内方面。其经济意义在于激活京津冀,启动环渤海,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区域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大型城市群,真正使这一区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三增长极。其生态意义,在于有效治理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将这一区域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示范区。其安全意义更是非同小可,京津冀只有有效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功能安全和治安安全等在内的首都安全,消除多方面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因素,确保首都核心功能正常高效有序运转。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涉及国内外、东中西的庞大战略,涵盖范围极广,分别从中国的西部及东部出发,向西至大西洋,向南至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向东至太平洋,向北至北冰洋,这几大战略方向将会有效辐射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非洲,涉及三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几十亿人口,无疑将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条国际经济大走廊。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除了经济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外交考虑,是在继续推进沿海更高层次开放的同时,推进内陆和沿边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开放深度与广度,形成沿海开放和内陆、沿边开放相互协调、相互带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上述三大国家战略的相继提出,是典型的问题导向和战略驱动。当前,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生产力布局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潜力有待发挥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理念为指引,以全球视野和宏观思维来推进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具体来看,以下六个方面应作为落实上述区域经济重大战略思想的主要着力点。

第一,破除限制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完善国家规划指导下的市场化区域协调机制;制定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推动以城市群为增长核心的区域协同战略,将城市群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

第二,在逐步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区等特殊经济合作区试验的基础上,推进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工作,在沿海、沿边省份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第三,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关键和抓手,注重内外协同,统筹协调中方利益与周边国家及相关大国关切,统筹协调国际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布局,统筹协调国内相关部门,统筹协调“陆上一带”和“海上一路”建设,做好经略周边各项工作,拓展中国发展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

第四,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有选择地重点扶持战略性企业,进而逐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群。尽快形成促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合作机制。

第五,优化全国人口布局,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人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更好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第六,建立健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财税体制,尽快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税、环境生态补偿等重要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