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企业可选择上市地 增量IPO或暂缓

企业可选择上市地 增量IPO或暂缓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3月28日15:42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证监会对IPO细则的再一次落定,意味着未来IPO审核将提速,IPO二次重启渐行渐近。监管层将首先着手解决存量问题,增量IPO申请将暂缓考虑。鉴于IPO二次重启渐近,股市流动性压力将加大。

新华社记者武卫红、吴燕婷、赵晓辉、张晓博

广州(CNFIN.COM / XINHUA08.COM)--对于被广泛关注的IPO企业上市地选择,以及申报时间把握等问题,证监会27日晚间做出回应:首发企业可自主选择上市地。同时,由于目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在审企业数量较多,建议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或到海外发行上市。

分析显示,证监会对IPO细则的再一次落定,意味着未来IPO审核将提速,IPO二次重启渐行渐近。值得注意的是,具体操作上,监管层将首先着手解决存量问题,增量IPO申请将暂缓考虑。鉴于IPO二次重启渐近,股市流动性压力将加大。

IPO上市地选择不再与发行股数挂钩

对首发企业上市地选择的要求,中国证监会27日表示,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沪深市场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并明确表示,此前已申报的企业可本着自愿原则,重新确认上市地并更新申报文件。

市场人士认为,证监会允许IPO企业在沪深两市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发行股本挂钩,这是尊重市场、淡化行政干预的重要表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中国股市发展前十年,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平均配置上市资源,沪深两市同质化倾向十分浓重。2000年以后,由于深交所暂停主板IPO,并重点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从而逐渐形成了沪深两市的差异化定位,这为深交所的中小市值板和上交所的大市值板划界奠定了重要基础,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A股市场架构。

一般来说,IPO融资股本在1亿股以上的,原则上在上交所上市;5000万股以下的,原则上在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股本在5000万-8000万股的拟上市公司,则由相关公司自主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以发行股份数量为标准的资源配置手段,不论如何调节,从本质上仍是行政管制手段。“沪深两市的分工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沪深两市的自我特色及差异化经营,而不应该由行政手段被动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今把选择上市地的自主权交给企业,有利于市场均衡及投资者细分。”董登新说。

鼓励企业挂牌新三板或海外上市

证监会在27日的回复中表示,目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在审企业数量较多,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轮到新申报企业。证监会建议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进行股权、债权融资,或到海外发行上市。

这是监管机构首次回应IPO排队过长的问题。虽然证监会启动财务核查行动以来,有个别企业退出IPO队伍,但据证监会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排队等待IPO的企业仍有685家。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消化目前的存量IPO企业,至少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新申报的上市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时间成本。

可以认为,未来一年将主要消化存量,不会有新的申报,在审的通过难度将大幅上升。证券法修订后及注册制细则出局后,才会正常化。而在过去一年,海外市场特别是港交所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转战IPO的重要目的地。根据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数据,截至2013年10月底,内地企业在香港IPO市场的融资额达573亿港元,同比增长近40%,融资额占整个香港新股市场的81.3%。

欧振兴表示,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尚未落实前,企业在内地申请IPO的时间进程表往往不确定,这对一些融资需求紧迫的企业来说影响很大,错过了融资的窗口,等于错过了企业发展的机遇。因此,建议企业另辟蹊径,通过挂牌新三板或到海外市场融资。

或先解决存量问题 增量IPO申请将暂缓考虑

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此举意味着未来IPO审核将提速,但会先着手解决存量问题,增量IPO申请将暂缓考虑。鉴于IPO二次重启渐进,股市流动性压力将加大。

中信证券分析师毛长青表示,此次IPO开闸,创业板与中小板拟上市公司明显高于主板。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排队在审的IPO企业有685家,其中拟在上交所上市的有170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有283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32家。证监会此举一方面向公司表明如果转向上交所上市,能够较快进入审核流程;另一方面,向投资者表明未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可能较为均衡。

此外,证监会建议企业通过新三板、债权或者海外进行融资,表明证监会今年的主要工作将集中在消化存量IPO上,增量IPO将无暇顾及。

董登新建议,虽然证监会不再干涉IPO企业上市地的选择,但沪深证交所必须清晰界定各自不同的上市标准,并以此作为市场区分的标志,引导IPO企业各就各位、合理地选择上市地,从而有利于投资者群体的进一步细分。通过这一市场化分工与定位,将上交所打造为中国版纽约证交所,同时将深交所打造为中国版NASDAQ。

除此之外,如何重新统筹两个市场的定位,成为一个摆在监管层面前的现实问题。“要警惕破坏性的竞争、盲目跟风,两个交易所应该突出各自的强项和特征,用上市标准来表达差异化特色。”董登新认为,应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改进上市标准,来吸引公司上市,不能打价格战,相互模仿和抄袭,要避免同质化竞争。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