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基金 > 期货私募在规模与收益间寻找平衡

期货私募在规模与收益间寻找平衡

期货日报2014年03月28日08:47分类:基金

核心提示:从属于灰色地带的代客理财到阳光化发行产品,期货私募最大的变化是可管理的资金规模更大了。“规模是收益的敌人,期货私募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市场利润也可能被吞噬掉。”永安期货总经理助理肖国平近日在“第八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的观点引起了不少私募的共鸣。那么,在阳光化的过程中,私募有哪些“平衡术”呢?

阳光化后遭遇“成长的烦恼”

从属于灰色地带的代客理财到阳光化发行产品,期货私募最大的变化是可管理的资金规模更大了。“规模是收益的敌人,期货私募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市场利润也可能被吞噬掉。”永安期货总经理助理肖国平近日在“第八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的观点引起了不少私募的共鸣。那么,在阳光化的过程中,私募有哪些“平衡术”呢?

百仕旺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孟庆华表示,管理的资金规模变大会影响到收益率,这是普遍现象,既然改变不了,能做的就是如何让其影响降到最小。这一问题在策略设计前就应该考虑到。

“我们在设计策略时,特别强调去增加策略的冗余。”孟庆华介绍说,一是把仓位降低,假如用四成仓位能做到年化收益50%,用两成仓位做到25%也很好。二是刚开始设计的策略盈亏比会较高,滑点对收益的影响不太大,资金规模扩大后对业绩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三是扩展交易品种和工具,策略可运用在期指上,经过测试,还能在外汇等市场使用,但是用在商品期货上就不好。期权上市后还可以组合更多的策略,对市场规模的承载能力也更大。

上海富善投资公司是一家证券私募,两年前增加了期货工具的使用。“不能要求一个人既跑得快,又跑得远,规模与收益通常难以兼得。”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表示,对不同的投资策略,公司会采取不同的规模策略。比如对CTA策略谨慎,要维持高收益,上规模会很慢,会一点点加。但对股票套利或者中高频阿尔法策略,就可以适当扩大规模,因为容量扩大引起的收益下降并不大。

除了产品设计和交易上的考虑,林成栋认为,做资产管理还一定要平衡好管理和规模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团队的磨合和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放在资金规模扩大之前。至少在我看来,与规模快速扩展导致业绩受影响相比,我宁愿选择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扩大资金规模。”他表示。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私募也并不一定要刻意追求管理规模扩大,不过多改变交易风格,找到风险偏好相匹配的客户也是私募发展的路径之一。

呼啸资本总经理梅运桃表示,有一种观点认为期货投资本来就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同时也可能会获得很高的收益,针对一些有风险偏好的客户可以量身定做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但是如果最终私募要追求规模,MOM模式也很适合,通过组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策略和基金经理,一方面可以设计出风险收益适中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产品规模。

“无论怎么做,都要把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展现出来,高收益是期货最主要的魅力之一。我们讲究风险可控,获取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的高收益。”玺鸣投资公司投资总监赵袭认为,高净值客户对全市场的理财产品都有所了解,他们要寻找年化收益率高于15%的产品,这其中期货私募就会有机会。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