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大盘解析 > 马年经济或无牛市 改革料存良机(2)

马年经济或无牛市 改革料存良机(2)

中国证券报2014年02月12日11:11分类:大盘解析

核心提示:多位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在化解过剩产能、防控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等领域面临挑战。在改革成效尚未完全显现的情况下,应当特别注意防范系统性风险,更稳妥的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关系。

针对眼前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平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认为,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运行不透明,部分借贷难以偿还是造成银行“钱紧”的重要原因。“这就像健康与肿瘤的关系,用全身能量供养肿瘤可保持肿瘤不破,但这会严重损害健康,要肿瘤还是健康必须考虑清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对今年改革与经济下行风险暴露的叠加要有足够的准备。他指出,从一季度的情况看,经济还会有很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要扩大投资,就要增加政府的负债,而目前债务率已经很高。此外,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尽管世界经济转好,但由于要素成本发生变化,出口对经济拉动效应不会像以前那样明显。

此外,金融系统性风险也是多位专家关注的重点。过去几周,中诚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面临兑付危机,但在最后时刻与投资者达成协议,有惊无险地躲过首例违约危机。王一鸣称,应允许可控的局部性风险暴露,局部性违约出现,把风险释放出来。任何改革方案,特别是金融、财税的改革方案,既要有预案也要有风险评估。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认为,如果国内金融产品全是刚性兑付,隐含担保,没有违约事件发生,那么中国永远不可能有健康的金融市场。她表示,为了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有资金价格的风险定价。应该真正按市场规则来处理违约,而不是回避它。应明确风险责任,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改革成为希望所在

李慧勇表示,今年改革有望从三方面展开。首先是解决需求问题,最主要是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中西部的城镇化,通过改善消费环境的硬件改革,来解决需求端的问题。“分清需求释放不出的原因,有哪些制约,2014年就要把这些制约改变,让需求释放。”其次是从要素端加大市场对要素配给的决定程度。李慧勇认为,包括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民间金融的建立,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期货衍生产品,同业银行整顿,所有这些改革都有一个同样的目标,就是让市场在资金配置中起到决定作用。此外,在所有制改革方面,一直存在的国有非国有的身份差别,使得民间经济缺乏新的活力,国有经济也需要新的激励才能够为经济发挥更多作用。李慧勇建议,应通过破除垄断、国企改革来建立不同所有制共同公平竞争的环境。交通、能源、电信、教育、环保领域都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破除垄断打破市场准入,打破公平竞争的障碍。同时通过国企改革在国有企业中引入市场机制,引入民间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描绘了宏伟蓝图,2014年就是在此基础上具体落实推进。连平表示,2014年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将继续推进,在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付诸实施等问题上,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两会之后推进的可能性比较大。此外,讨论中的财税体制、户籍管理、城镇化、社保体系等诸多方面改革举措在今年都有望付诸实施。金融方面的改革出现频率可能更高一些,比如大额企业、个人的存款单预计不久就会推出,保险制度的深化、市场基本利率体系的构建、上海自贸区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都会稳步向前推进。

对于金融改革,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认为,改革要有底线思维,确保基本稳住金融的大局,不要引爆难以驾驭的系统性风险。夏斌指出,要真正改变发展方式,真正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部分的僵尸企业和银行已经形成的坏资产就要去除。此外,由于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的特点覆盖面广,风险传染快。所以在这轮改革的市场出清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不是不可以倒闭破产,但要确保基本稳住金融的大局。“要确保某些金融机构即使倒闭,也不会导致群众对多数金融机构的不信任和挤兑。”与金融机构相比,对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对工商企业的风险处置,在政府可控的范围内,动作可以大一些,但是要做好预案,对金融机构相对来说要谨慎一些。

[责任编辑:朴文琳]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