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专家访谈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专家访谈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中国证券报2013年12月19日02:43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实习记者 欧阳春香

雾霾肆虐大江南北,成为近期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政府应该如何平衡环保和GDP的关系,重工业城市如何实现转型?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转型发展首先要靠政策引导,优先突出环境问题,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治理污染牺牲GDP应获理解

中国证券报: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中,政府应如何处理环保成本和GDP发展之间的关系?

夏光:这对于地方政府是一种新挑战,也是一种执政能力的提升。过去主要受到GDP指挥棒的影响,但现在中央已经逐渐在调整指挥棒。

河北省当务之急就是绿色转型。河北如果能在绿色发展,解决污染问题方面取得一些进展,那么牺牲一些GDP,速度放慢一点,中央应该也会肯定的。

对地方党政领导来讲,也会逐渐感受到一个转变的过程。由过去单纯热衷于推动GDP增长,逐渐转向全面科学的执政。刚开始大家可能不适应,也没有经验,觉得很难。但是如果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既能实现GDP增长又能实现绿色发展的方式的话,就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创新,绿色转型之路就会走出来。

中国证券报:目前河北省政府正在进行一场狂飙突进式的大气污染治理,如何评价?

夏光: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河北省政府现在所做的是根本之策,如果不采取这个措施,光靠其他方法,效果不会长久。还是要正面肯定河北省所做的这些工作。

这些落后、过剩产能,从环保角度来说,本质上属于过载产能,已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在过载的情况下,即使是不落后的产能,也要进行调整,比如采用拆迁、搬迁、转移等措施。

如果能够长期推进,5年之后应该就能初步看出雾霾治理的效果。即使河北省治理效果不那么理想,我们也要理解它。因为整个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它是要探索创新,也是可能要付出代价的。

靠环境硬约束倒逼地方转型

中国证券报:像河北省这种传统重工业大省,应该如何转型?

夏光:一直以来,冀中平原就是大雾多发地带。污染排放巨大、地理条件不利于扩散、对大气污染物管理粗放,是河北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

河北省是第一钢铁大省,矿产资源禀赋不错,又处于中国的心脏地带,重型工业分布较多。随着工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如钢铁产业越多,积累的人才、经验和资金也越多,就越容易再发展钢铁。所以形成雾霾中来自工业的占比比较大,煤炭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化合物的排放,都为霾的形成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颗粒物。

转型发展首先要靠政策引导。优先突出环境问题,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其次,要转型,就是要把过去考虑比较少的生态环境的约束条件加进来。不能光考虑钢铁资源较多、运输方便,就搞钢铁,还要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

至于如何转型,我们不要过多地用人工思想去限定,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市场的需求是很多元的,为首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市场。围绕首都,河北省搞新能源、清洁化产业,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只是我们过去政策引导不够,现在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发展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生态庄园经济。

中国证券报:对于雾霾治理,你有哪些政策建议?

夏光:首先要大力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国家对这个方向已经定了,要求也会越来越严。通过结构的调整,限制、减少重工业产业,不再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对于落后产能,要进行调整、转移,淘汰过载产能。

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统一考虑大的生态系统的谋划建设问题。过去城镇化很少考虑环境的因素,都是盖上房子,高楼林立,地面用水泥盖上。这种城市发展过程,阻隔了自然运动的过程。中国人口比较多,城镇化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关注土地收益,也要考虑生态效益。要腾出一部分土地搞湿地、自然生态,城市将来要建设更多的自然生态公园。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仍然把自然要素的流通打断,雾霾天气还会多。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