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从“余额宝”看互联网金融发展

从“余额宝”看互联网金融发展

中国证券报2013年12月09日02:21分类:新华社报刊

□英大基金 赵照 赵玲莹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又以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的合作尤其引人注目,凭借一款“余额宝”的产品,阿里巴巴强势打破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销售中的一枝独秀地位,天弘基金也顺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一跃而成为中国管理规模前十大的基金公司。

从整个销售成果来看,收益预期相对确定的产品销量远高于同类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中,“约定收益”型基金颇受关爱。但是,相对于保险产品的火爆销售,此前上线的17家基金公司中,除易方达基金公司以外,多数基金公司旗下产品销量平平,与往日相比并无显著增加。从基金类型来看,在基金淘宝店中,销量排在第一的几乎都是货币基金。总之,不论是基金还是保险,有收益预期的才是民众喜爱的款型。

笔者认为,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属性将至少包含以下方面:

产品功能创新化。金融产品触网,今年感受最深的无疑是基金公司,其一是“T+0”赎回功能。虽然现在“T+0”赎回大多只针对于官网直销,但是多家基金公司正在与更多银行合作探讨银行渠道的“T+0”赎回方案,并开发相应产品。其二是支付功能。比如余额宝就可以实现在支付时的自动赎回,这已经对既有的申赎流程形成革命性的变革。

营销渠道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将体制外的新兴角色带入这一脱媒和混业的趋势,再加上互联网上边际成本为零的特征,一旦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成型,将带来巨大的想像空间和价值实现。

销售对象草根化。互联网的特点是边际成本递减,用户越多,成本越低,甚至趋近零。海量客户、频繁交易、小客单价组成在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趋势。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的目标客户通常具有独特的属性———年龄小、收入不高,但他们代表了未来理财主体的需求。恰是被传统银行理财所摒弃的这些用户群,却成为了新型金融网络营销创新的支柱群体。

购买方式便利化。互联网营销最关键的是客户体验,具体来说,就是简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融是复杂的东西,而互联网营销最核心的恰恰是如何能让产品做到极简,让用户很快看明白怎么操作,如何购买。简单让人亲近,过于复杂,让人敬而远之。

客户体验人性化。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每天都在为投资者赚钱,但是绝大多数货币市场基金都采取一月一结算的规则。余额宝则不同,你可以查到每天的收益,即使长假,依然无休。这显然是互联网给出的最人性化体验。支付宝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互联网思维,用一些小细节改变了多年没有大变动的货币市场基金。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背离的,互联网的核心词汇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自由选择、普惠、民主,而金融的特点是封闭、复杂、精英化、契约、严格、严谨、风控,这两种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与现有金融模式完全不一样。因此,如何面对已经到来的迅猛变革是金融行业值得深思的主题。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意义上地把东西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对整个公司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互联网模式。此外,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支持下,信息不对称会进一步降低,互联网金融将可能以超乎我们现在想象的模式实行革命性的变革。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传统的金融公司,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闯荡互联网是很困难的,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合作平台对于传统金融公司非常重要。互联网公司中很典型的存在“二八”法则,因此对金融公司而言选择什么样的伙伴至关重要。选择了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必须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适应性改造才能产生足够的“化学反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任何一家金融公司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恐怕都不能简单复制余额宝模式,也正是这种不可知的变化和创新后面才更加凸显出互联网金融的无限魅力。

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只是刚刚走出第一步,仍有巨大的空间去探索,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侧重点也不仅局限于电脑,更应引起大家关注的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端。目前,已经有多家电商将目光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上。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只是拉开了一个“战国时代”的序幕。互联网平台不能仅仅被视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如果把互联网定位成渠道,那么传统的金融营销模式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作为互联网和金融互相融合的初期,短期高收益产品是吸引眼球的有效手段,但是,过分强调超短期的高收益率并不是长久之计,对那些进驻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公司,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让用户沉淀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进一步挖掘分析数据,以设计出更符合新用户使用习惯的金融产品。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