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IPO改革向市场输入制度性利好

IPO改革向市场输入制度性利好

中国证券报2013年12月04日02: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张莉  

IPO改革靴子落地后,创业板指数遭受短期冲击。IPO开闸影响几何,市场观点纷纭。深圳国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黄道林认为,IPO改革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过度,对整个市场制度是长远利好。圆融方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尹国红认为IPO变革将提供更具波动性的股票,尽管短期行情仍然会横盘震荡,但长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仍偏正面。

IPO新政扼杀泡沫

中国证券报:IPO改革意见上周出台,这周市场恐慌性下跌明显,如何分析这一现象?

黄道林:周一市场以400多只个股跌停方式来回应IPO开闸,可见改革措施的出台还是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IPO开闸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创业板高估值品种会受到明显冲击,对估值不高的主板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此次改革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长远看改革是制度性利好,主要带来的市场诚信建设。过去IPO过度包装形成泡沫机制造成二级市场的长期低迷,新政以后将会在一级市场扼杀泡沫,监管部门也会跟进严厉处罚,最终有利投资。

尹国红:如果仅仅是IPO开闸实际不会对市场造成如此大影响,真正的冲击因素在于注册制的推进节奏突然加快,未来属于创业板的公司数量会大大增加,供给面会发生变化。同时,估值过高也造成创业板下跌幅度巨大。与此同时,意见提出创业板实行退市制度、不允许借壳上市、超募资金的处置等制度性变革会引起市场更大幅度的波动,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正确甄别真正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实际上,监管部门大刀阔斧的改革超出市场预期,这种心理因素的冲击也需要考虑。

中国证券报:新股发行改革的措施,是否会让炒新大队偃旗息鼓?

   黄道林:批量发行是遏制炒新的一个方法,此次IPO新政对“三高”也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限制网上网下配售的发布、明确对一级市场的定价机制、超募资金的处置等,未来机构报价也会承受一定风险。最重要的规定在于信息披露规定的明确,在IPO过程类似保荐机构等相关利益链也会进行遏制,挤压了IPO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输入的泡沫。此外,意见还明确大股东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上市公司高管套现的冲动。

尹国红:可以说初期炒新肯定还有投资机会,饥渴已久的市场对于新股的热情也会超出预期,毕竟排队企业的质量相对过高,这些企业必然会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因此至少在半年之内,市场对于新股的热情不会消退。不过,注册制改革将使新股发行的频率提高很多,新股数量也会越来越多。随着新股供应量大增之后,炒新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趋弱,获利程度也会慢慢趋弱。

市场波动性将提高

中国证券报:IPO改革背景下,未来的市场行情会如何演绎?

黄道林:IPO开闸对市场长期而言是一个利好,因为将政策的无形之手拿走也意味着减少了对市场的干扰,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本身的规律。相比国际而言,中国GDP仍具有很高成长性,基于此资本市场也同样具有很大成长空间。IPO改革提供了很多制度性利好因素,并真正能够做到为市场服务,可能会造成未来真正牛市的产生。

尹国红:今年整体的行情经过上半年的大涨,年中的一次大跌,目前已经开始回归平静了,这种平静应该会延续到年底,不会出现大涨或大跌,权重股的低估值、低成长性已经封杀了大盘的下跌空间。但大盘也没有大涨的可能,大盘将保持在相对温和的波动区间。但另一方面,注册制的改革相对于审批制而言,会提供更具波动性股票,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的弹性都会比较高,市场波动率会增加,长远看制度变革对A股市场的活跃性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证券报:投资者下一步该如何布局市场,投资策略是否需要调整?

黄道林:整体的投资布局其实并不需要因IPO改革而发生大的调整,处在行业拐点性质的公司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但从新股改革的措施看,具体的策略操作可能需要对创业板股票进行重估,毕竟一些创业板的壳价值最终会消失,这点需要考虑。投资者最终还是选择有真实业绩成长的上市公司,考虑上市公司的产品核心价值、管理团队、行业地位等因素来决定投资标的,而不仅是因行情变化跟随炒作,需要形成稳定的投资逻辑。

尹国红:明年的投资策略还是重点关注成长类行业和成长类公司,而且随着整个行业范围的扩大,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重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对公司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不要因为短期的事件就盲目跟随。短期内市场或出于避险的需求而转向蓝筹类股票,低估值的权重股可能会有交易性机会,此外,成长股的主题中,消费、医疗、环保其实也是值得重点关注。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