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记者手记网购达人理性回归

■记者手记网购达人理性回归

中国证券报2013年11月08日03: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王荣

“双十一快到了,我刚刚浏览了一下各大商城的优惠信息,然后剁掉了双手。” 这恐怕是很多网购人群现在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去年在双十一网购之后,网络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剁手族”,即网上购物不知不觉花费大量金钱,看账单时懊恼不已,自嘲要剁手。

今年双十一即将到来,在引发抢购潮的同时,或许也将使购物狂懊恼:去年囤积的日用品还没用完,当时买的衣服很多都没穿过……不过记者也发现,今年很多网购一族更加理智了。

翻看微博会发现,除了商家的双十一促销信息,还有众多网购达人提醒:双十一网购须谨慎、理性,尽可能多作比较,远离网络消费陷阱,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物损失。工商总局同时提醒,注意与商家沟通联系,货比三家,理性消费。

网购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逛百货商场一样,网购消费者也会定期登陆各大电商网站。临近双十一,看着各大电商打出的“秒杀最低价”、“全场5折”、“百货2折起”等醒目的双十一促销广告,他们很难抑制购物的欲望。

“太疯狂了!”小汪这样形容去年双十一的网购经历,从全家人的衣服、鞋子,再到喝的饮料、用的洗发水、沐浴露等日用品,总计花了将近五千元。她说,当时按照降价幅度选购衣服,查看购物车时,看到心仪裙子的原价被一条红线划掉,一冲动就买下来了,但之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有两条裙子一直没有穿过。

“今年不打算再参加抢购了。”小汪说,面对诱惑,她选择理智,一是有些促销活动并不实在,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二是不想那么累了。不光是小汪,她周围几个爱好网购的同事也冷淡了很多。小汪介绍,去年为了抢到划算的东西,跟同事几乎天天研究攻略,什么时段抢什么东西都列得清清楚楚。为了秒杀还做了很多准备,早早就坐在电脑前等,最后却没抢到。

   不过作为网购达人的小汪也给出攻略,针对价格陷阱,最好在购买之前就将喜欢的商品提前收藏,购买时可以借助“一淘网”等一些比价工具对各大网站的商品价格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挑选真正实惠的商品进行购买。

针对虚假产品、虚假陈述,最好选择品牌商家,尤其是有实体店的商家,这些商家既能保真,又可先到实体店里挑选好商品,试穿、试用合适后,记下货号或尺码,以免在网上抢购时买到不合适的商品,而对于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过多的商品也要慎重购买,以防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针对购物冲动,最好是先列出一份拟购物清单,进行优先级排序,制订预算。完成了清单上的任务后要即时刹车,避免跟风冲动。本来不需要,看到打折就想买,以为捡便宜,这种为了省钱而花钱的做法,其实是最大的误区。

业内人士指出,网购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后,电商只是一种新的零售渠道,伴随网购的成熟,线上线下的价格也逐渐趋同,仅以价格作为选购依据的时代逐渐过去,作为消费者,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透明的特点认清网络消费的实质。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