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海外观察中国为何让美国人着迷

海外观察中国为何让美国人着迷

中国证券报2013年11月02日02:01分类:新华社报刊

□刘丽娜

大约十年前,美国一本知名杂志曾发表一篇《都什么人去中国》的文章,结论是,只有商人才愿意去中国。原因显而易见,中国淘金的机会多。

如今,在中国各地、甚至各行各业都可以见到美国人的身影。尽管淘金者依然众多,但在文化、艺术、教育、民间交流等各个领域,许多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国人在寻找着他们的“中国梦”。

随着备受瞩目的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日渐临近,中国话题又成为美国知识界的热点。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10月31日举办了“中国改革开放2.0?”的专题研讨会,对三中全会做了全方位的前瞻。该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的几位中国问题专家从反腐到国企改革,从环境整治到创新推动……对中国问题如数家珍,与听众的互动也相当热烈。

华盛顿另一家知名智库威尔逊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即将在11月7日举办的一场研讨会,更是以“中国梦”为关键词,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威廉·卡拉罕教授将从20个角度,给出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观察与推想。

《纽约时报》日前专门就近期在中国受到热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发改委联合发表的“383”计划做出报道,深入分析这项由中国高层智囊提出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言的报告。报道一经刊出,许多美国大学的中国研究专家已经开始追踪解读。  

中国话题为何越来越吸引美国人注意,大体可从几个方面看。

首先,中国在全球的系统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体现在它的经济、军事、地缘政治等各个领域。这些年来,尤其是经济上的成功使美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美国国债最大海外债主……这些容易让人记住的标签式的事实已经深入美国社会。不久前美国一家知名电视台就以美国欠中国债为噱头,引发美国儿童说出要“杀光中国人”的话。尽管童言无忌,但这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引起美国华人强烈不滿,抗议之下,电视台最终公开致歉。这个小小的插曲,由于关系到中美关系,其引发的国际关注不可小觑。而中国在南海、在亚太、在非洲的一举一动都在国际视线之下。

其次,中国被认为是代表未来的国家。美国皮尤中心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乃至世界青年想去了解中国,越来越多年轻人把中国作为他们事业的起点。虽然中国的空气质量糟糕,但并没阻挡国际人士要了解中国的愿望。因为,中国是个令人兴奋的巨大实验场,了解中国就是了解未来已成为很多美国青年的共识。

再则,海外对中国的神秘感仍然存在。改革开放已三十五年,中国以及中国人对于世界依然带有难以解读的神秘色彩。她的漫长历史,她的丰富传统,她的复杂现实既让人感到充满兴趣,又让人无从下手。大量美国专家努力要从中国“繁复晦涩”的政治文件中读出变化,甚至尝试运用这种中国式语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布拉德·迪龙日前在一次论坛上,借用中国的政治语言风格来形容美国的经济形势,说美国经济即将走出“特殊挣扎期”。且不管其用意如何,这种模仿本身已经表明了中国的影响力。

更多的专家试图深入中国现实社会来感受这个国度。

刚刚在中国做了实地调查的美国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热衷于从教育视角来观察中国。他在10月31日发表了专栏文章《在中国农村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弗里德曼不久前还有一篇文章赞扬中国上海的教育搞得好。

当然,以批判现实为己任的美国知识分子常常还喜欢用嘲讽和怀疑的态度来对待中国。

在罗列出中国日程重要性的同时,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们就一如既往地以批判的眼光提出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挑战与障碍,例如既得利益的掣肘、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资本错误配置、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政治博弈等等。更多美国人则抱怨中国人缺乏幽默感和亲和力。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