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遭遇兑付危机 昔日“明星”同捷科技陨落

遭遇兑付危机 昔日“明星”同捷科技陨落

上海证券报2013年10月23日08:24分类:新股

核心提示:在看惯了上市公司的“光鲜亮丽”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展现出IPO折戟企业的另一番景象:种种“挫折”,已将昔日“明星”的光环渐渐抹去。

⊙记者 朱方舟 ○编辑 阮奇

在看惯了上市公司的“光鲜亮丽”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捷科技”)正展现出IPO折戟企业的另一番景象:种种“挫折”,已将昔日“明星”的光环渐渐抹去。

作为国内最大汽车独立设计公司,同捷科技在遭遇IPO未果、成飞集成并购夭折、业绩严重下滑后,目前正面临集合票据的兑付危机。作为IPO折戟企业中的一个案例,公司的境遇些许折射出部分IPO退场企业的样本。

遭遇兑付危机

中国货币网昨日公布了一则重大事项公告,故事的“主角”正是同捷科技。公告称,同捷科技与其他合作方联合发行了上海杨浦中小企业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据,发行金额为3.35亿元,期限3年,到期兑付日为2014年1月21日,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其中公司发行金额为1亿元。按照本期集合票据募集说明书所属的偿债保障措施及资金偿付安排,公司应于本期集合票据到期兑付日期前3个月(2013年10月21日),向偿债专户存入本期集合票据发行人应兑付本金的10%(本金1000万元)。

截至公告日,同捷科技由于现金流较为紧张,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无法按期将当期应付本金款项存入偿债专户。

同捷科技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集兑付资金,以确保本期集合票据到期足额兑付本息;如果公司无法按时足额向投资人偿付债券本息,则由本期集合票据担保人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履行代偿责任。

从上述情况中不难看出,同捷科技目前资金链紧张,1000万元也需筹措获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

上市未果、并购无门

谈及同捷科技,市场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该公司曾一度计划在海外以红筹模式上市,后因政策变化,公司于2006年主动放弃了境外上市计划,后于2009年启动改制引入创投并开始转战A股市场。

当年,创业板大闸初开,同捷科技凭借达晨等多家知名PE入股为“卖点”以及较高的市场关注度,成为首批拟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明星”。2009年9月22日,其与华谊嘉信、爱尔眼科、网宿科技在创业板发审委过堂受审,后三家公司均顺利获得发行资格,同捷科技则被否决。

尽管在创业板发审委出具的IPO被否原因中并未详细阐述同捷科技折戟的原因,但有市场人士认为,股权过于分散和盈利持续性是导致被否的主要因素。

屡屡上市遇挫的同捷科技并未就此放弃上市计划,但由于2012年业绩下滑,公司无奈“自降身价”,走向“曲线”上市之路。今年1月,成飞集成拟以“现金+股权”的方式向中科远东等21家企业及雷雨成等36名自然人购买其持有的同捷科技87.86%股权,作价不高于5.45亿元。而该笔意在整合同捷科技汽车设计业务的收购方案却在公布6个月后流产,同捷科技上市梦再次破碎。

对于重组终止原因,成飞集成在公告中表示,虽然同捷科技已完成了内部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的相关程序,但尚未完成相应股权的有关对价支付、内部资产重组中相关资金往来清理等先决条件。同时,公司及同捷科技股东间就关联企业的整合方式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短期内亦无法就该事项形成具体方案并完成整合工作。

沦为退场企业样本

事实上,作为本土第一家汽车设计公司,同捷科技在经历数度与资本市场失之交臂后,这家立志成为“中国保时捷”的设计公司,正在不断走下坡路。

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2010年、2011年同捷科技分别实现营收分别为3.06亿元和4.04亿元,对应实现净利润5125.81万元和5261.04万元。然而,2012年1至9月同捷科技业绩下滑严重,实现营收2.11亿元,净利润仅570.8万元。

如此不尽如人意的业绩或是由于公司自身经营不善,或是因为行业的整体衰退,总而言之,一再被资本市场“抛弃”后,如今的同捷科技已不复当年。分析人士表示,同捷科技仅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缩影,只是在茫茫IPO折戟企业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拉响的是部分IPO退场企业走向末路的“红色警报”。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