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试点多年进展有限

试点多年进展有限

中国证券报2013年10月21日02:42分类:新华社报刊

试点多年进展有限

环责险期待法律护航市场化推广

本报记者 王颖春

   作为国家重点推动的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四年。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无锡和昆明两地调研的结果显示,保险公司承保困难,企业对环责险有所抱怨仍是普遍现象。

业内人士建议,在法律层面,亟待将环责险写入正在修订中的环保法,通过强制手段保证环责险的顺利实施;在市场层面,应尽快制定相关评估和资质评定标准,通过大力培养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方式,将环责险与风险评估管控服务结合起来,使保险由投保者眼中的被动摊派,变为其主动寻求的第三方环境服务。

昆明:试点多年仍困难重重

   今年年初,环保部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三类企业必须强制投保社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否则将在环评、信贷等方面受到影响。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处长燕娥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曾表示,从2011年开始环责险试点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份开展环责险试点工作,投保企业将近4000余家。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投保多出于被迫。究其原因,首先是立法不完善;其次是环境污染成本低,企业没有投保动力。

以昆明市为例,2009年5月,昆明市以政府公告的形式,确定昆明市应当参加环责险的企业为340家,鼓励参险的企业56家。对于在名单范围的环责险企业,选择哪家保险公司,完全采取市场化原则。但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昆明调研时了解到,保险公司在推广环责险过程中,却面临不少困难。

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人保财险)昆明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非介绍,今年以来,不但环责险投保企业数量增长很慢,而且已投保企业的续保也存在困难,即便企业续保,也倾向于选择最低标准。从2009年昆明试水环责险迄今,人保财险昆明分公司保费收入不过500万元,不及其他保险业务的一个零头。

在刘非看来,环责险试点以来效果不太理想,一方面是企业污染成本低,即便保了,也是“给个面子”。老百姓污染索赔意识欠缺,反过来也导致企业投保环责险动力不强。而另一方面,与全国相比,昆明属于西南地区,各地政府重招商引资,轻环境监管,忽视了企业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环责险业务在公司业务规模中占比低,“做了几百单不如做传统险的一个大单”,而且开展难度大,因此也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投入动力。在承接到保单较少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难以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一旦发生环境污染赔付,后果可能很严重,因此在推广这一业务时也有疑虑。

昆明环境科学院院长陈嵩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保险公司更愿意承保风险小效益好的企业,对于化工等高危行业,则希望能在承保前有专业机构为其做一个风险评估,但昆明目前尚未有类似的专业评估机构。

无锡:第三方评估打破僵局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无锡调研中发现,与昆明不同的是,正是由于有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的“体检”和培训服务,无锡人保在推广环责险过程中,有了更为突出的优势。

据了解,无锡环责险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9-2010年试点工作期间,由人保财险无锡分公司独家承保;二是2011年至今,无锡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人保(68%)、阳光(11%)、平安(9%)、长安责任(7%)及太保(5%)五家保险公司成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共保体,人保无锡分公司为首席承保人。

由首席承保人从保费中拿出10%,用来聘用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为需要参保的企业做类似风险评估。“保险的目的是补偿,但环责险着眼点不应放在事后理赔,而应放到事前防范上。这是无锡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

据无锡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晓栋介绍,无锡推广环责险,并不是简单向企业收取保费,而是在企业投保之前,由保险公司聘用专家团队,对企业的环境责任风险进行评估,以此来体现保险业务的增值。其中,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后提供的相关服务包括:保前评估和保后培训等。

在这里,风险防控是中心点,通过风险防控,保险转化成了一种服务。“只要评估做到位,企业觉得你把我风险都评估出来了,对我是服务,那么马上就参保。”人保财险无锡分公司副总经理尤力人说。

相关数据显示,自2009年试点环责险以来,无锡参保企业由最初的17家发展到1200家,4年内专家组先后为全市1400家企业提供风险评估服务,帮助企业排查较大环境污染安全隐患200多个,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500多件,对参评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果只是强迫企业交保费,企业会说环保局是为保险公司打工。但如果有了风险评估的'体检’和培训,环保部门在没有增加行政成本的情况下,多了一个队伍监督企业环境风险。对排污企业而言,通过'体检’借助外力降低了自身环境风险;对保险公司而言,则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正是由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存在,使环责险成为一个让三方共赢的新生事物。”无锡市环保局环境应急专家刘群表示。

环保险亟待立法支持

   无锡模式暂时还无法向全国推广,环责险眼下面临着法律不完善、市场缺乏培育、第三方评估标准不完善等诸多困难。

在调研中,不少企业私下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企业就没有很大的动力去买环责险。

“如果撞死人不要赔,那么就没人买车险。”在刘群看来,目前环责险在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家层面缺少一个强制法律,以此来解决环责险强制性不足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环保部正在努力争取将环责险写入正在修改的环保法中。但目前看来,“强制”入法存在一定难度。据了解,写入环保法的前提是要先试点,但试点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

“实际上,环责险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没必要再通过试点入法,应弯道超车。”据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处长赖晓东介绍,在德国的环境损害赔偿法中,有一个设备目录,只要纳入目录的设备都需投保责任险,这就使想逃避的企业无所遁形,这也是未来中国环责险的发展方向之一。

刘群建议,除了将环责险纳入环保法,还要建立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当发生责任不明的污染源导致环境污染损害,或无法根据损害赔偿责任来确定侵害人赔偿责任的情况时,可通过设立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来补偿受害人损失。

在具体操作层面,环责险还面临着缺乏标准的困扰。由于部分行业还没有企业环境风险划分标准,保险公司在与企业签订合同时存在保费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有鉴于此刘群建议,制定适用于环责险风险评估、事故勘查、定损理赔、污染损害损失等标准,形成成熟的技术支撑体系。

而对于无锡经验中比较值得推广的第三方评估模式,目前还很难在全国其他地区复制。原因即在于目前尚未有针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环境污染损失评估的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估机构及人员的相应资质要求。因此刘群希望在国家层面,能够加强对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估机构的培育。

除此之外,作为国家重点推动的环境经济政策,他还希望环责险试点可以有专项资金的支持,以保证试点工作的协调、调度、评估、研发等方面的经费,并有专门的指导意见对相关标准作出规定。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