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动态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频发 谁放行了股市李鬼(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频发 谁放行了股市李鬼(2)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5月26日15:43分类:股市动态

核心提示:万福生科因虚报业绩超9亿元被重罚,海联讯等8家上市公司因涉嫌收入造假等被立案调查……近来,少数企业将上市变为“造势”,年报成虚报,股市的“害群之马”使众多中小股民蒙受巨亏。

面对频频被曝出的注水业绩,来自青岛的唐先生十分不解:明明亏损的垃圾股怎么就被包装成“绩优股”了呢? 

上交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指出,这些上市公司财报“变脸”的背后,均有为之放行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的身影。加上IPO审核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可操作地带”,部分心术不正的会计师和保荐人开始寻求“捷径”。

例如,作为广东一家生产茶油的企业,新大地2012年因造假倒在上市途中。但它却创造了“百吨原料造出近万吨有机肥”的奇迹。根据招股书,2011年其有机肥产量为9254吨,耗用的主要原料茶粕仅有118吨,远低于招股书中同公司同类项目45%的原料比。

然而,对于此类堪称“低级”的数据矛盾,负责核实公司发行文件的保荐人和审计核心财务信息的专业会计师居然没有表示异议。上海某券商保荐人向记者坦承,“只要到了现场,不可能发现不了问题。”

复旦大学会计学系教授李若山认为,万福生科式的造假,稍有会计常识就能发现。不法从业人员之所以与上市公司勾结,不仅仅是出于利益诉求,还与这些“互谋者”被罚后,能够有偿转让业务项目,把违规变成赚钱方式有关。

如何卡住股市“利益之手”?

近年来,监管层也频频祭出重拳打击违规。2002-2011年十年间,除郑百文、银广厦和蓝田股份遭受重罚外,通海高科、立立电子等因涉嫌欺诈直接倒在IPO最后一公里。

2012年以来,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力度不断加大,更加强调中介机构的连带责任。今年初,监管层将审核阵地前移,启动了对拟IPO企业的财务专项核查,力求挤出财报水分,以遏制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目前已有200家拟上市企业被“吓退”,倒逼中介机构“回归本位”。

如何让一些造假企业不再铤而走险?专家表示,唯有制度卡住它们背后的“利益之手”。

首先,对涉案机构的追责和力度仍需加强。与万福生科的“从轻发落”类似,圈钱3亿元的绿大地,责任人被判400万元罚款后仅获缓刑,与上市获得的巨大利益极不相称。

造假背后的“合谋者”——为其包装的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被严厉处罚,促使其勤勉尽责。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造假案中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的通过事务所合并或者个人跳槽,继续执业并有偿转让业务。

其次,上市机制透明化、市场化改革也需加速。与中介机构相比,发审机构负责审核申报材料,拥有最终决定权。杨朝军认为,决定企业能否上市的生杀大权在发审委手中,应对财务真实性负责。胡汝银建议,发审过程可采取公开质询问答等做法,加强上市的透明度。

第三,A股上市造假屡禁不绝背后,存在“上市就不会退市”的怪圈。上海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即使是造假曝光,责任人最多去坐牢,但公司的壳还可以转手赚几个亿。只要“壳资源”变成稀有品,造假上市的冲动就难以消失。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进一步深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以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强化信用约束和程序约束,保护投资者权益。

专家分析认为,遏制造假的根本在于强化监督机制——让造假主体及相关方倾家荡产、赔偿股民损失,让放行造假上市者承担责任,才是治本之策。(完)

[责任编辑:山晓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