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QFII逐鹿A股十年 从颠覆到融合

QFII逐鹿A股十年 从颠覆到融合

评论
分享到
上海证券报2013年05月23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核心提示: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市场规模、投资者结构,到流通市值……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投资理念。而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以及参与者,QFII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年之前很少有人贯彻价值投资理念,A股市场也鲜有机构身影。十年之后,国内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谈及投资言必价值,QFII带来的示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沪上一基金经理回忆起当初,颇为感慨。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于勇

审批表上的QFII嬗变

外管局的额度审批表上,记录的不但是QFII的中国足迹,也是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

时任上证报记者的王炯是报道QFII入境以及下单这一历史时刻的记者之一。2003年7月9日,瑞士银行作为第一个QFII机构正式下单,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难忘的一天。

“在京城著名的东方君悦大酒店浮碧厅,来自国内外的40多家媒体与瑞银高管共同收看电视直播:上午10时左右,QFII第一单的指令正式发出,交易员面带微笑,盘面表现平静。”

此后,QFII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而外管局的QFII额度审批情况表,也成了王炯日常最常查阅的内容。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张额度审批表,记录的不但是QFII的中国足迹,也是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4年进入中国的是来自欧资、美资实力大行,包括瑞士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

此后,港资、日资以及新加坡等地银行开始加速入驻。包括东方汇理、景顺资产、淡马锡等。

而截至2012年5月,我国已批准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从结构上说,A股市场已经包容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血液,A股也日益成为聚焦全球目光的资本市场。

对于亲历者来说,上述审批表上简单的几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故事、一支队伍以及各种努力。对于A股市场来说,则是各种国际资本向A股汇聚的轨迹,以及A股自身嬗变的过程。

神话背后的“笨方法”

一旦买入便长期持有,坚持动辄98%的高仓位运作,购买有业绩支撑的蓝筹股,不炒题材

作为资本市场上一股“神秘”的力量,QFII曾被神话成“手耳通天”、屡屡抄到历史大底的“超人”。而在市场资深人士看来,这只是因为QFII一直践行价值投资的“笨方法”。而这些方法,从首单的几只股票中,便可略见端倪。

谈及QFII第一单买了哪些股票,王炯至今还记忆犹新——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以及中兴通讯。

时任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的袁淑琴是这样介绍其选股原则的:一是市值为中、大型,流通性好;二是公司的企业管理、信息披露良好;三是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四是行业龙头地位。

时至今日,这些理念也是瑞银以及其他QFII机构最为“主流”的投资思路。

“其实QFII的所谓价值投资都是很笨的方法,比如不择时,一旦买入长期持有,坚持动辄98%的高仓位运作,购买有业绩支撑的蓝筹股,不炒题材等。”市场资深人士表示,这些开始被国内很多基金经理很不屑的方法,后来发现居然很有效。

据了解,QFII投资机制更为科学,基金经理也不像国内既要负责择时,也要负责选股,他们只是进行选股。此外,国外的机构的制度环境也没有这么功利,基金经理不进行短期业绩排名,更多的是和业绩基准之间进行比较。

如今,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已经被国内的机构所认可,这包括左侧交易,不畏短期业绩波动减持等。只是囿于短期业绩机制问题,国内机构不能单纯的只和业绩基准赛跑。

此外,由于国内投资还不甚成熟,第三方投顾机构也还在发展中,基金经理暂时还无法摆脱既要择时也要择股的禁锢。

“QFII主要改变的还是机构散户化的思维方式,”市场资深人士表示,在国外,机构是市场的重要力量,其理性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可以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作为一股多元化的力量,QFII的进入无疑强化了这一理念。

不断改变壮大的QFII

QFII及RQFII规模未来可望达2万亿至3万亿元,将极大改善A股资金面的供给状况,并显著提升机构投资者的比例

十载春秋,A股市场以及QFII自身,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QFII的总额度达到374.4亿美元;而RQFII自2011年底开始启用,截至去年底增至700亿元。QFII十年累计盈利1516亿元,盈利达到了惊人的翻番。

其间,QFII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多次跨越,目前,其审批额度还在增加。2012年发放QFII额度为160亿美元,相当于此前6年总和。机构预测,QFII及RQFII规模未来可望达到2万亿至3万亿元,将极大改善A股资金面的供给状况,并显著提升机构投资者的比例。

如果审批额度的放开只是广度上的,QFII参与A股市场的深度也在逐步增加。

近期,证监会颁布了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其中,将股基股票持股比例下限从60%提高至80%。该举动不乏监管层对QFII投资理念先进性的认同,以及借此改变市场大涨大跌现状的希冀。

而在此前,RQFII这一QFII升级版的快速发展,旨在在深度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面貌。

“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证券市场逐步与国外市场接轨并加快引入外资的步伐将不可逆转。”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袁淑琴近期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此过程中,监管机构应更加重视培养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参与及成长,进而深化A股二级市场的改革。

据wind资讯统计,从首批QFII入境至2012年4月份,QFII实际投资额度(持股数量累计)所占市场流通总市值从未达到1.5%,远低于我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亚洲成熟证券市场境外投资机构持股占总市值20%以上的水平。

如果说,非理性繁荣是成熟股票市场面临的课题,那么对于刚刚走过成人礼的A股市场,更需要理性力量的洗礼。只是,对于一个人来讲,十年很漫长,对于一段历史来讲,如同白驹过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