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陈志武:欧洲经济复苏之路仍漫长

陈志武:欧洲经济复苏之路仍漫长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22日02:0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陈莹莹

欧债危机的解决好不容易初现曙光,但意大利大选的不确定性使得欧洲央行此前营造的相对平静局面再次面临考验。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认为,过去几个月,欧洲金融市场已经稳定许多,但未来欧元区经济复苏的过程仍要持续几年,并需更多实质性改革。

陈志武直言,未来欧元区刺激经济复苏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可能会带来许多结构性问题以及道德风险问题,并且可能让不负责任的成员国不仅难以受到惩罚反而轻易得到救助。另外,还可能让欧元区通胀前景大大增加。

欧债危机能否彻底解决,是困扰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最关键因素。陈志武认为,目前欧元区国家面对“三高”挑战:高国债、高财政赤字、高税负。欧债危机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在民主制度下,福利国家政策及“大政府主义”带来的根本性挑战。

“彻底解决欧债危机的办法有,但是每个解决方案都会面对强大的政治阻力和社会阻力。这就需要利益各方长时间博弈、慢慢让步、妥协牺牲。”他称,如果欧元区国家税负不到其GDP的41%,那么他们可通过增税来解决高国债、高赤字问题;如果欧元区经济能够快速增长,那么也有助于降低国债和赤字。但现实情况是,增税没空间,经济强力增长无指望,那就只能依靠缩减政府开支。

陈志武认为,要彻底解决欧债危机、刺激欧元区经济复苏,欧元区各国未来至少需要进行三方面改革。

第一,各国财政政策必须受到欧盟更多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各成员国与欧盟的关系应该像美国各州跟联邦政府的关系:既有联邦政府的统一约束,又保留州政府的独立性,包括财政独立性。而这些改革需要成员国放弃许多主权,这需要多回合磋商,也需要更多的市场压力甚至是危机。如果没有更紧密的政治联盟、财政联盟,单纯的货币联盟最终难以持续。

陈志武称,“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我相信更具实质内容的'欧洲合众国’会成为现实。”

第二,尽量把欧盟金融体系与财政体系分离,让金融体系在即使有财政危机的状况下也能稳定运行。目前,由于各成员国的银行体系分别有自己独立的监管体系和运作规则,没有一个跨越欧元区的存款保险体系。所以,一旦某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欧元区各国居民和企业的恐慌,担忧整个欧元区的金融体系会否崩盘。通过推出跨欧元区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银行监管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欧元区金融体系与各成员国财政体系的隔离。如此,未来某国财政出现问题就不至于拖垮整个欧元区金融市场。

第三,必须解决更深层次问题,即欧元区国家政府机构太大。陈志武认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福利太多导致其负债过重,而且他们什么都管制,比如劳工法太死、金融监管太死,这些制度障碍和偏差使欧洲经济的创新活力很低,压制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动力。修改劳工法、降低企业税、放松管制等,应该是欧元区各国首先要做的事。”彻底走出欧债危机,最终必须依靠经济复苏和增长,而欧元区各国政府的不利于市场活力、不利于创新的制度架构,导致欧元区经济复苏难上加难。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最近,欧债央行行长建议尽快建立一个共同的机构,负责对所有银行进行监管,以此避免金融业崩溃。你如何看待欧元区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

陈志武:这是非常好的、必要的改革。就目前趋势来看,欧元区的金融体系未来会朝德国、法国模式靠拢。如果是这样,未来欧元区金融体系会更多以银行体系、以受到高度管制的体系为重心,与以资本市场为重心的美国金融体系不同。

中国证券报:如果欧债危机迟迟不能解决、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陈志武:欧债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未必是坏事。虽然欧债危机导致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会影响中国出口增长,但美国经济在持续回暖,就业局面在改善,来自美国的需求上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欧洲需求的下滑。欧元区问题可以继续给中国企业提供海外并购投资的好机会,中国企业应继续在欧洲寻找好的资产、有前景的公司去收购。另外,对欧洲的出口增长面临持续挑战,也会迫使中国企业进一步转型、产业升级、强化服务业等,长远来看这是有益处的。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