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精心备战新业务盈利可期

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精心备战新业务盈利可期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17日04:04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胡东林  

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哪种创新业务做好了都能成为公司业务经营的突破口,虽然新业务往往要经历一段培育期,但只要期货公司做好了充分准备,盈利是迟早的事情。

记者:在已经提出来的各种创新业务中,您认为哪个最可能成为公司经营的突破口?

胡军:无论哪种创新业务,都存在巨大的市场基础和需求,每个业务做好了都能成为公司的特色、成为业务的突破口。这其中,资管业务在业内被看作“香饽饽”,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快速发展,国民财富急剧增加,资产管理需求巨大,前景广阔。该类产品具有市场关联度低,在降低投资组合整体风险、提高总体收益方面表现卓越的特点,期货公司结合自身在衍生品方面的相对优势,相信能在国内的资管产品市场中开辟新的领域。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浙商期货对新业务所做的准备,对于新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又是如何定位和处理的?

胡军:浙商期货早在2009年就着手开始准备资管业务了。例如,我们首先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组建了程序化交易研究团队,进行程序化策略的研发工作;其次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储备了一批具有产品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第三,在投资咨询业务推出后,我们尝试着把部分策略提供给有需求的投资者,这也是我们即将正式对外发售的首只资管产品———蓝海启航一号的前身。

   与传统经纪业务相比,资管业务含金量明显提高,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市场上的投资者更加趋于成熟、稳健和理性,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已不限于要求通道服务,而是寻求全面的金融服务,例如量身定制的风险管理方案、投融资计划、资金管理服务等,这需要期货公司具有专业的综合性理财服务能力,也需要新业务的支持,如投资咨询、资产管理、期现结合、境外代理等。浙商期货的目标是以经纪业务为主线,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作出浙商特色的资管品牌,逐步发展期货场外业务和境外业务,将自身打造成国内优秀的期货理财增值服务商。

记者:您觉得新业务距离创收盈利还需多久?新业务的开展需要投入,期货公司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胡军:新业务都会有一段培育期,关键在于认清业务发展的前景,确定发展的方向,采取措施少走弯路,尽量缩短这个培育期。我认为,期货公司在新业务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做了充分准备,只要是准备充分,盈利是迟早的事情。

以资管业务为例来说,我们这几年先后成立了金融工程部、产品创新部、固定收益部和资产管理业务部,在研究、技术和人才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另外,为了避免少走弯路,公司与境外机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察、学习,开展研究合作、技术合作,促进新业务快速开展。

记者:作为一家券商系期货公司的掌舵人,您如何看待券商母公司和期货子公司的关系,在二者协调发展方面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

胡军:首先,期货中间介绍业务(IB业务)是证期合作的切入点和着手点,作为一家券商控股型期货公司,浙商证券与浙商期货自2010年起正式开展IB业务,目前IB业务客户权益规模接近7亿元,交易规模占期货公司总量的20%左右,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完成了证期两家公司在营销端的融合。因此,证券公司的网点优势对期货公司的规模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期货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技术系统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方面,股东对期货公司的支持力度相当大,共同规划建设完成了证券、期货一体的数据中心机房。在网络规划、设备投入等方面,证期两家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在灾备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三是形成了一体化的浙商品牌。公司2010年由“天马期货”更名为“浙商期货”,2011年,浙商证券作为主发起人成立了浙商基金,证券、期货、基金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平台已经形成。品牌的统一和延伸,为三家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得互相之间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业务融合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