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基金自购的“醉翁之意”

基金自购的“醉翁之意”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15日04:0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李良

2008年A股断崖式暴跌以来,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热情却与日俱增。WIND数据显示,在2008年A股重挫的背景下,多达42家基金公司出现了自购旗下基金的举动,合计净申购金额高达19.31亿元,其中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达9.6亿元;而步入2010年,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再度达到一个高潮,31家基金公司合计净申购旗下基金金额达16.25亿元,其中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达13.8亿元,被视为基金业力挺A股市场信心的重要举动;此外,在2009年和2011年,基金公司净申购旗下基金也达5.56亿元和3.76亿元。

但在2012年,这种热情却骤然消退。部分基金公司开始大手笔赎回此前自购的旗下基金,导致今年整体上基金公司自购基金呈现净赎回状态。依旧是来自WIND的数据,截至12月12日,多达34家基金公司进行自购基金操作,其中有10家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呈现净赎回状态,且4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净赎回总额就高达8亿元以上,这10家公司大手笔赎回旗下基金的行为,导致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基金自2008年以来首度出现整体净赎回达4.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则成为今年自购基金净赎回的重灾区,其中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净赎回3.76亿元,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净赎回2.5亿元,二者合计达6.26亿元,超过了今年基金公司自购基金整体4.6亿元的净赎回金额,基金业对偏股型基金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态度的骤然转向,最简单的逻辑是,由于A股近年来跌跌不休,已经严重影响了基金公司的投资信心,为了防止更大程度的损失,基金公司不得不做出赎回此前自购基金的决定,所以,自购基金净赎回的主力是偏股型基金。而从中,投资者或可窥得基金公司对A股市场的真实态度:尽管许多基金公司在公开场合表达的观点,依然充斥着对A股市场的乐观情绪,但其在自购旗下基金的操作上却清晰地表明了公司对后市其实充满警惕。毕竟,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所掏出的真金白银均来自于公司自己的资金,投资收益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的利润,因此,追求绝对收益是首要目标,若非对市场存有悲观想法,必不会出现如此大手笔的密集净赎回。

而在对外宣传方面,基金公司常常会将自购旗下基金的行为包装成与持有人共担风险的决心,以此稳定持有人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加入。在新基金发行过程中,这种类营销的手段频频出现,只不过,由于决心和实力不同,各家基金公司的投入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公司动辄数千万的巨资投入,充分彰显了对公司投研实力的信心,从而打动了不少投资者的加盟;但有些公司则是蜻蜓点水,投入的频次虽多,但每次不过数十万,对投资者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做空机制匮乏的A股市场,基金只能做多,因此,从行业稳定和发展角度考虑,当A股不断下跌侵蚀投资者信心时,基金公司主动大额申购旗下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但当这种手段使用次数过于频繁时,其效用则会大幅削弱,投资者会更倾向于这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真实信心。更重要的是,一旦基金公司开始赎回旗下自购基金时,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力将会叠加,并会传递出基金公司所不期望出现的负面信号。

事实上,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除了有稳定军心的用意外,也有着借力提高公司利润的“小九九”。从历史表现来看,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环境下,虽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数量并不大,但却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利润,这令基金公司们对自购基金热情猛增,以至于2008年的自购基金总金额相较于2007年翻了一倍多。不过,在2008年A股暴跌后,基金公司自购基金的激情迅速消退,2009年自购基金总金额仅为2008年的三分之一。而2009年A股的一波大幅度反弹再度刺激了基金公司自购基金的热情,2010年基金自购的总金额急剧攀升至接近2008年水平。紧随其后的两年时间,A股持续下跌,基金自购金额则迅速缩水,直至今年基金自购出现净赎回状态。这表明,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是十分看重收益率表现,其自购基金或在更多程度上属于公司意图利用投研力量赚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