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评论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2012年12月14日04:5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12月14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韦夏怡 整理)2012年12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隆重举行,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今年年度经济人物的主题为“实业的使命”,呼唤实业的回归与振兴,表彰在实体经济方面的优秀践行者和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群体。

获奖名单紧扣“实体经济”的主题,涉及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充分体现了2012年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国企改革创新、互联网产业变局等多方面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榜单的很多获奖者都已经处于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级的商界领袖。获奖名单如下: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嘉里集团董事长 郭鹤年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 雷军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

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周海江

万向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民生保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鲁伟鼎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三一集团董事长 梁稳根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云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杨元庆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高宁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健林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张维功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胡问鸣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长 宋志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郁亮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关锡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

■获奖理由

中国成为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精度在十米以内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六年时间,发射了16颗卫星,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

研发工作困难重重,但北斗团队也在一次次挫折中走向成熟。几年前,杨慧第一次独自带领团队进行卫星发射,但显示屏上的数据却突然失去踪影。一天、两天、三天,他们彻夜不眠,茫茫太空,却始终得不到卫星的任何信号。这次重大险情让杨慧刻骨铭心。整整16个日日夜夜,他们在浩瀚的太空中搜寻着卫星的踪迹。终于,在卫星失踪后的第17天,他们捕捉到了卫星的一丝踪迹。2012年,北斗火箭系统更实现了一箭双星的突破。2012年11月,北斗16颗卫星成功发射,随着北斗明年即将投入商用,中国不仅摆脱对GPS的依赖,北斗也将衍生出惊人的卫星定位产业。

■北斗团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0月25日,随着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建设圆满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在轨测试后,将正式提供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作为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顺利实现。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有效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导航定位技术和独特的短报文通信技术,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集成综合,我国将形成一个广泛、全球性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承担着北斗导航工程运载火箭和导航卫星两大核心系统的研制、组批生产、发射组网等任务。在这支100余人的团队中,35岁以下人员占70%以上,自2004年9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立项以来,短短8年间,研制团队在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姜杰,卫星系统总指挥李长江、总设计师谢军、杨慧的带领下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先后突破了宇航产品组批生产、多星多轨组网运行等12项关键技术,突破了40多项专业技术,填补了数十项技术空白,成功完成了14枚火箭和16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我国后续航天工程及其他社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按照“三步走”战略,团队将深入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后建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实现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目标,使我国跻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强国之列。

■获奖感言

我们干的是实业,实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所以我们要一直坚守。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冷战时期的大国地位是靠原子弹决定的,但是21世纪大国地位是靠原子钟决定的,原子钟是什么?是卫星导航的核心,地面和天上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决定了我们的定位精度。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 马云

■获奖理由

2012年11月11日零点,一场大战拉开帷幕。进账191亿元,淘宝在“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独占鳌头。1999年,怀揣着建立最伟大世界互联网公司的梦想,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提出要把全世界的商人联合起来的惊人口号。2001年互联网寒冬、2003年非典的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都没能阻挡马云前进的步伐。2003年淘宝交易额还不到一个亿,而今年淘宝交易额将突破万亿大关。如今淘宝创造了一千万个创业机会,每天有超过一亿人登录消费。而马云正在率领淘宝向十万亿的目标进发。

■阿里巴巴集团简介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包括促进国际(ICBU)和中国国内贸易的网上交易市场(CBU)、网上零售(淘宝网)和相关支付平台、网上购物搜索引擎(一淘),以及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阿里云),致力为全球所有人创造便捷的网上交易渠道。

阿里巴巴集团由马云于1999年创立,他希望将互联网发展成为普及使用、安全可靠的工具,让大众受惠。阿里巴巴集团现在服务于来自超过240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用户。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英国及美国的70多个城市共有2.3万余名员工。

■获奖感言

我先告诉所有的传统零售商一个好消息: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业,同时告诉传统零售商一个坏消息是:电商会基本取代传统零售商。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如今不仅是模式的创新,更是生活方式的变革。电子商务今天的一万亿只是刚刚开始,现在只是对传统零售渠道的变革,而未来三年到五年,将进入生产制造的变革,直到影响生活方式的变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只是刚刚开始。另外,今天电子商务不是想取代谁,不是想消灭谁,而是想建设更加新颖的、透明的、开放、公正、公平的商业环境,去支持那些未来成为中国最佳的企业家。主导中国成功未来的,不是马云,不是王健林,而是今天没有听见,没有见到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很多人可能看不见、看不起、跟不上、看不懂的年轻人,他们将取代我们,他们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因为他们今天正在用互联网的思想和互联网技术在改变今天的商业环境。今天,真正创造一万亿的不是马云,创造一万亿的是可能不会回头的店小二、年轻人、90后、80后、我们在街上遇见也不会点头的快递人员,他们正在改变今天的中国经济,而只有他们才是未来经济的希望。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健林

■获奖理由

2010年万达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两年前,5家全球著名经纪管理人坐在王健林对面,开口要价15亿美元,一分都不能少。在8年时间里,这个美国老牌电影院线已经迎来了100多位买家。9月4日,在AMC总部,王健林度过了2010年最难忘的一天。问题是此时的AMC已连续亏损三年。王健林用事实证明,中国的企业不仅买得起,也可以经营好国外的文化企业。

■大连万达集团简介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共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产业,到今年年底,在全国开业66座万达广场、38家五星级酒店、5900块电影银幕、57家百货店、63家量贩KTV。2015年目标:资产3500亿元,年收入2500亿元,年纳税300亿元。

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计划到2015年开业120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5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不动产企业。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全国性的连锁商业管理公司,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酒店建设公司和酒店管理公司是中国五星级酒店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计划到2015年开业80家五星和超五星级酒店,营业面积3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已进入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影视基地、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主题公园、连锁娱乐、报刊传媒、字画收藏、文化旅游城等10个行业。计划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万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拥有国内的万达电影院线和美国AMC影院公司,开业影城453家,5900块电影屏幕,占有全球约10%的市场份额。

万达百货计划到2015年开业120家店,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百货企业。

■获奖感言

我不认为电商出来,传统零售渠道就一定会死。基于三个理由。

第一,现在电商再厉害,但是占的份额依然比较小,将来能不能占一半以上份额,还有待时间检验。

第二,现在有一个消费观点,叫炫耀性消费,比如我们穿衣服不完全是为了避寒,吃东西不完全是为填饱肚子,很多人穿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戴的表是给别人看的。所以,这些东西弄得再好,也得在公众场合展示,要走入人多的场所,所以人们还是会去零售渠道。

第三,零售商不会等死,当然,在马云的冲击下,一些不思进取,或者标准化的零售渠道,如果没有应对之策,可能会死掉,但是如果零售商加以自己的发扬,或者线上线下结合,一定会很好。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杨元庆

■获奖理由

联想走上国际化道路,有过挫折,有过逆境,甚至有过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时刻。2009年2月,刚刚出任联想CEO的杨元庆,面对的是联想2008年度2.26亿美元的亏损和全球消费市场的萎缩,而他在此时提出扩大市场规模更是遭到所有人的质疑。多年国际战场的历练,让杨元庆坚信,在个人电脑市场里只有把市场做大,才会有利润可言。于是他决定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他建立起了一套与业绩挂钩的高额奖励制度,甚至将自己300万元的年度奖金全部发给了一线的工作人员。2012年,联想用不到四年的时间,销售额从2009年的166亿美元上升至300亿美元,净利润增长74%,个人电脑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一。

■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是一家营业额近300亿美元的个人科技产品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两家个人电脑公司之一,其客户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凭借创新的产品、高效的全球供应链和强大的战略执行,联想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个人电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

联想集团由联想及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在全球开发、制造和销售可靠、优质、安全易用的科技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产品线包含Think品牌商用个人电脑、Idea品牌的消费个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的一系列移动互联网终端。联想在日本大和、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均设有重点研发中心。

获奖感言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中国能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联想能够成为中国在全世界IT业的骄傲。联想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我把我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了这里。我坚信,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一定会站在世界舞台的顶点。现在看,我们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高宁

■获奖理由

他统领着中国最大的食品帝国。看似简单,但他做的却是最复杂的生意。企业快速发展,挑战随之而来,怎样向百姓提供更加安全的放心产品,成为他时刻关注的焦点。应对挑战,他要让七个上市公司,几十个部门联合作战,从田间到餐桌,他要建立许多条完整的产业链。玉米、稻米、小麦、葡萄……八条全产业链齐头并进,引领了中国数亿农民,中国超过半数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仅仅是他对企业的最低要求。站在全产业链上眺望未来,他对中粮提出新的要求,要为中国人提供健康营养的产品和生活服务。

■中粮集团简介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粮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产品、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60年经验和渠道的积累,使得中粮集团在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等进出口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90%的小麦进口,70%的大米、玉米出口,60%的食糖进口通过中粮完成,在全球六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着海外客户。

目前,中粮集团旗下的140多个加工企业遍布20多个省份,小麦、稻谷、玉米、油料、番茄、甜菜、葡萄、茶叶等农产品年度综合加工能力达5000万吨。位于江苏省的东海粮油,是全球最大的综合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之一;位于江西省的中粮(江西)米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蒸谷米加工基地;中粮屯河是全球最大的番茄加工企业之一。

围绕“全产业链”战略,中粮集团已建立稻米产业链、小麦产业链、大豆/菜籽产业链、玉米产业链、肉食产业链、葡萄产业链、番茄产业链、乳品产业链,并建立起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产业园,以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生活服务的全服务链城市综合体。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胡问鸣

■获奖理由

他对危机有着特别的感受。即将过去的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的滞后影响全面显现,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持续低迷,面临“调结构”的“僵局”、“保交船”的“危局”、“抢订单”的“困局”、“稳增长”的“险局”。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是裹足不前,还是绝地求生,非常紧迫而现实地摆在胡问鸣董事长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面前。在科学分析外部形势、准确评价集团优劣势的基础上,胡问鸣带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提出了破局发展总思路,改变过去粗放发展、规模扩张、产品低端、技术追随的传统习惯,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破解发展困局,破解经营困局,破解管理困局。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去战危机、破危局、促增长、谋发展、保稳定。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拥有世界领先的舰船及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以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建造为核心,在船用设备、航运贸易、金融租赁、物流产业、基础建设、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具备全价值链能力,拥有直属成员单位60余家、上市公司3家,是我国国防建设、航运物流、海洋开发、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正朝着造船能力最强、军民高度融合、相关多元发展、国际竞争力强的产融一体化企业集团的目标不断迈进。目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造船完工量稳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中国首位。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宋志平

■获奖理由

在他的心中,中国版图上的大西南是水泥市场最后的战略要地。但此时的西南市场早已是群雄逐鹿、烽烟四起,水泥严重过剩,价格战频频发生。中国建材的到来更像是一个行业整合者,随着75家水泥企业先后加盟,混战格局从此改变。6年时间里,近600家水泥企业加盟,数百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成为中国建材的股东和职业经理人。

■中国建材集团简介

中国建材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拥有产业、科技、成套装备、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多年来稳居中国建材500强榜首,2011年成功跻身财富全球500强,2012年跃居世界建材企业第二。集团拥有全国技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科技研发和工程服务机构,拥有管理先进、最具竞争力的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分销体系。在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浮法玻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产业领域居国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直接管理的全资、控股企业有20家,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关锡友

■获奖理由

作为新中国第一台机床的诞生地,沈阳机床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2002年,当关锡友接过沈阳机床的授命时,这个中国机床老大当年的排名仅为世界的36位,核心技术更是完全依赖国外。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率队参加芝加哥展,那次经历让他刻骨铭心。2003年,关锡友着手在德国成立研发中心,却突遭德国政府叫停。2006年,他大胆起用一批年轻人,每年投入一亿元打造自己的研发团队。

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社会化创新体系。产品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船舶、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核心领域扩展。沈阳机床战略性地从普通机床生产领域逐年淡出,研发力量集中在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突破上,由单纯技术攻关转向跟踪国家需求实施重点攻关。尤其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得到彻底性突破:经过近五年潜心研发,2011年10月,成功开发了当代先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通过信息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机床技术高度集成,在全球率先诞生了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实现单机智能化、单元自动化和工厂管理数字化。

数控系统底层技术的成功突破,是沈阳机床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沈阳机床利用自有的当代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由传统机床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的企业发展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沈阳机床集团在国内率先打造独具沈阳机床特色的4S店营销与服务新模式,提供集产品展示、销售、配件、技术为一体的服务,在国内外构建营销与服务平台。目前已分别在国内的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四大区域的主要城市成立了18家特许销售中心、特约服务中心(4S店),计划到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0至70家4S店,销售网络全面覆盖中国工业的各个细分市场。在国外,沈阳机床已在德国、土耳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组建了销售服务中心,到2015年将建设20家功能强大的海外营销与服务的平台。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美国加德纳公司2012年2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沈阳机床集团2011年实现机床销售收入27.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一位。

■沈阳机床集团简介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1995年通过对原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和沈阳第三机床厂资产重组后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2004年以来,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厂、控股昆明机床厂,目前已形成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全新结构布局。集团下辖三大业务群——沈阳业务群、昆明业务群、德国业务群,员工1.8万人。公司主导产品为车、钻、镗、铣、成套设备及工业自动化六大类的金属切削机床,共300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市场覆盖全国,并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一集团董事长 梁稳根

■获奖理由

15年前,德国的克赖斯特曾经是梁稳根崇拜的对象。5年前,他们成了激烈的竞争对手。2012年,曾经的偶像成了梁稳根的首个目标。33天,击败众多竞争者。克赖斯特数百名员工在门口举行抗议活动。除了承诺不裁员,梁稳根还扩招120名员工,这让德国员工彻底打消了顾虑。在对克赖斯特的并购之后,三一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把国际化作为第三次创业,力争5年以后,占三一集团业务量的40%至50%。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位实业家对超越从不停歇的追求。

■三一集团简介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三一集团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135亿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首家销售过百亿元的民营企业。2008年和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集团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2010年,三一集团销售超过500亿元。2011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802亿元。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首次入围FT全球500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目前集团拥有员工约5万名。

三一集团主业是以“工程”为主题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港口机械、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其中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泵车全面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在国内,三一集团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等五大产业基地。在全球,三一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

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是中国股权分置改革首家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郁亮

■获奖理由

3个月减掉11公斤体重,追求健康质量,这是郁亮跟自己“较量”,而提升公司的增长质量,却是他带领一个团队在战斗。

2008年,万科21年来首次出现业绩负增长,而降价卖房则惹怒了一批已经买了房的业主。开发配套商业设施,如社区食堂、快递服务的幸福驿站,这是万科最大的改变。2011年4月,万科成立了第一家商业物业管理公司,随后,北京、上海、东莞等多个城市的社区服务都出现了万科的身影。

■万科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创立于中国深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共56个大中城市。迄今为止,万科已为超过40万个中国家庭提供了住宅,并为约200个社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万科致力于引领行业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及住宅产业化。2007年,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2009年,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内第一家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万科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实践自身的社会责任,2005年以来,累计纳税额超过500亿元。2008年,万科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至今为公益项目累计捐助超过5907万元,项目主要集中在孤贫儿童大病救治及环保领域。

2010年,万科的销售额率先突破千亿元,引领中国房地产行业步入千亿时代。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07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15亿元,销售规模居全球同行业首位。今年前10个月,万科的销售规模再创新高,实现销售金额1100.2亿元,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郁亮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由自住需求主导的“下半场时代”。近年来,万科144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占比接近90%。凭借合理的产品定位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万科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态势和稳健的财务状况。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333.1亿元,净负债率仅为37.7%,是大型房地产企业中净负债率最低的公司之一。

作为绿色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万科在推进住宅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路上大步前行。2011年,万科的工业化面积达到272万平方米,公司将工业化施工方式引入保障房建设的做法也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万科通过绿色三星评审项目共273.7万平方米,其中三星住宅部分268.4万平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0.7%。

在业绩成长的同时,万科的产品理念也不断丰富,专业竞争力稳步提升。郁亮认为,随着住宅日益回归基本的居住属性,未来行业竞争的焦点将由住宅本身进一步延伸至相关的服务配套领域。因此万科不但要“为普通人造好房子”,而且要“盖有人住的房子”。在他的推动下,万科一方面持续完善产品线,另一方面也以提高客户居住体验为核心,在小区配套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2012年以来,万科尝试推出了面向住户餐饮服务的“第五食堂”、为业主提供收纳服务的“万物仓”以及提供综合便利服务的“幸福驿站”等一系列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郁亮“好房子、好服务、好邻居”的产品标准,不仅代表了万科的探索方向,也丰富和拓展了行业的产品理念。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张维功

■获奖理由

2004年他40岁,是中国保险监管系统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然而,他却选择了辞官经商,开始追逐梦想。阳光保险3年跻身中国第七大保险集团,5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张维功靠的是用心服务实业。

2012年,一场大火让阳光保险的老客户损失惨重,仅仅清理火灾现场就需要支付600多万元。如果不能迅速恢复生产,企业1个月的损失就会达到1000万元。阳光保险迅速让客户启动生产。相比要企业垫付资金的通行做法,这样的贴心服务为阳光保险插上了成功的翅膀。

■阳光保险集团简介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是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中国500强企业,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于2005年发起组建,注册资本金67.1059亿元人民币,集团总资产700多亿元。目前拥有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筹)等多家专业子公司。

阳光财产保险成立于2005年7月28日,是主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26.5亿元人民币,保费收入行业排名第七。阳光产险成立以来,连续刷新国内新设保险公司年度保费规模的历史纪录,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公司开业23个月时便实现盈利,并连续保持盈利记录。目前阳光产险已有36家分公司开业运营,有三四级分支机构1000余家,服务网络实现全国覆盖。

阳光人寿保险成立于2007年12月17日,是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一切人身险业务的全国性专业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73.37亿元人民币,保费收入行业排名第九。阳光人寿保险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良好,公司价值不断提升。自2008年起连续4年缔造同期开业公司新单期交标准保费和规模保费纪录。目前阳光人寿已有30家二级机构开业运营,三四级分支机构达500余家。

2012年6月获准筹备的阳光资产管理公司,前身是阳光保险集团资产管理中心,凭借专业的投资团队和“稳健、规范、专业”的投资理念,阳光保险投资收益连续多年居行业前列。早在2010年,阳光保险凭借良好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成为业内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外首家同时具有股票直接投资资格和无担保债资格的保险公司。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 雷军

■获奖理由

他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2001年他跻身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但年过不惑,他却决定投身创业。他想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有人说他异想天开。

而根据数百万用户的意见定制手机,在他看来,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

据介绍,于今年10月开始发售的小米2销量已经达到30万台,而小米目前也已经实现盈利,今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30亿元。

■小米公司简介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公司由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带领创建。小米公司共有8名创始人,他们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锋。在2012年收购多看之后,王川作为第8名联合创始人正式加盟。

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目前MIUI用户数突破700万,米聊用户数突破2000万,小米手机截至2012年9月底已售出400万台。

万向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鲁伟鼎

2012年,万向集团的国际化产出和投入都不出意料地强劲,一构建了“中国投资、美国运营、全球市场、创新技术、提升整体”的国际化平台。投资美国能源部出资扶持的5家清洁能源企业,发挥动力电池为核心产品的,追求储能业务为制高点的清洁能源商业模式,延伸投资燃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煤炭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清洁转化等业务布局,体现技术差异化为核心战略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形成全球化的清洁能源产业新优势,为创造更加美好的能源未来尽己所能。

万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件供应商,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接过父亲鲁冠球的接力棒。而万向集团不仅为中国轿车制造商提供零配件,同时将工厂开到了美国,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北美生产的每3辆车中就有1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作为鲁冠球的儿子,万向集团公司总裁、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4年,23岁的鲁伟鼎从父亲鲁冠球手中接任万向集团总裁,成为国内富二代中最长袖善舞的那一个。

嘉里集团董事长 郭鹤年

■获奖理由

嘉里集团是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他以120亿身家进入福布斯富豪榜,他就是祖籍福州的企业家郭鹤年。

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郭鹤年接受了中国的委托,为当时缺糖的中国买30万吨糖,郭鹤年知道,一旦外界得知这个消息,国际糖价的涨幅会超过20%。他不但为国家买到了糖,还通过做期货为国家赚到了百万的利润。

从此之后,郭鹤年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1984年郭鹤年听说北京建国门外一块土地可能会被外国人买走,他坐不住了。郭鹤年当年的这笔投资,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北京地标性建筑国贸中心,这是外资在当时中国产业界所推行的最大投资计划。

实业报国是他一直秉承的理念。他在香港的嘉里集团,收购了英国人手中的《南华早报》,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几十年来,从糖业、粮油、酒店、物流、房地产到传媒等领域,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按时上班,继续着他的商业传奇。

■嘉里集团简介

由郭氏兄弟集团于1949年创立,最初在马来西亚的柔佛马鲁经营大米、食糖和面粉的贸易。1953年业务发展了,并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郭兄弟集团把业务从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建立的贸易基地扩展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1974年,郭兄弟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香港和内地便成为集团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进一步从事区域性发展的重点。此后,郭兄弟集团更将投资多元化,经营酒店、房地产、货仓、食品工业、保险、运输、贸易等。而“嘉里”这个名称亦成为郭兄弟集团在香港和内地的广泛业务标志。

1988年,嘉里集团开始向中国内地投资。近年来,嘉里集团积极进军中国,在沿海和内地三十个城市投资发展数十个项目。其中主要为(一)植物油、粮食、饮料加工系列;(二)香格里拉酒店系列;(三)房地产系列;(四)可口可乐饮料系列。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