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实体经济”需要拨乱反正

“实体经济”需要拨乱反正

评论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2012年12月14日04:51分类:新华社报刊

2012年,国际经济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挑战不断,稳增长成为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此际,央视第13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以“实业的使命”为主题,能以什么样的实业光芒照亮我们的眼帘和中国经济?

新华08网北京12月14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一提起“实业”或“实体经济”四字,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制造业,这是习惯成自然的刻板成见,却与真实世界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最搞笑的一个傲慢与偏见,是试图打压供应短缺的房地产,去扶持和挽救高能耗、高污染的业已全面过剩的“实体经济”。结果,房价没有下来(而且还因为供应减少等因素酝酿着未来的报复性上涨),经济则已经灰暗一片,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靠罚没款和预征过头税勉强度日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潮水落去才知道谁没穿裤子,经济低迷方显出何处是实体。

比如说互联网,刚开始谁会把它当实体经济,但它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增进了社会福利,改变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甚至改变着人类的征信系统以及生产方式:再小的需求都因为全球信息一体化而有望得到满足;传统的先生产后推销的方式多是拍脑袋生产产品,明天能不能卖出去还是未知数。互联网可以变成直接抵达最终消费者的订单式生产,极大地节约了资源。谁能想到,专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阿里巴巴淘宝网,今年其平台上的交易总额可以达到1万亿元!你说,它是虚拟还是实体?

再比如说金融业,它几乎没有任何实物做支撑,来来往往的全是货币和信用,但它却是人类经济活动须臾不可分的血液。

再比如说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只是人口空间发生了位移,但由此带来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革命却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类福利和自由增进。早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断言: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迄今,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已显而易见,而中国的城市化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是许多人还没有看出来。

传统观念中的实体经济以生产为能事,事实上生产不一定带来财富,却有可能毁灭财富。比如生产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比如在江河上游或城市建设高污染的工厂,事实上是得不偿失,毁我中华大好河山,毁我人民生命健康。

按照搜狐CEO张朝阳的说法:“今天的互联网跟人脑似的,互联网成为地球神经中枢,现在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已经水乳交融。”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理所当然应该算一种新的实体经济。视频、游戏、网络销售等产业飞速发展,它们未来前景无限。

更为极端的是,依据“游戏业女王”、著名的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的观点,游戏也不是虚拟产业而应该是实体经济。她说:和游戏相比,现实已经破碎;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创造游戏来修复它。游戏不会带我们走向文明的灭亡,它们会带领我们重塑人类文明。她甚至大胆预测:“在未来25年里,见证某个游戏开发员赢得诺贝尔和平奖,似乎并不那么遥不可及了。”

人类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创造财富、促进人类福利、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产生,这个活动可以分为生产和交易两个主要环节。生产环节不一定创造财富,只有实现了交易,财富才算创造成功。比如大量生产的牛奶或者蔬菜或者其它一切实物卖不出去,那么你不仅没有创造出财富,而且在生产中有可能破坏了环境、浪费了人力。再比如现在不少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把一个大门或者一个别的什么建筑不断地拆了建建了拆,那也没有创造财富,而只是实现了财富的转移。

我们有必要反思“实体经济”观念对新经济形式的傲慢与偏见,有必要对“实体经济”的概念进行拨乱反正:只要有利于促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约信息和时间成本、增进人类福利的,不管它的表现形式如何,都是实体经济;反之,都是华而不实的非实体经济。只有这样,我们的观念和政策才会更加真正有利于社会进步和财富增长。

央视年度人物评选是个价值标杆。所幸主办方眼里的“实体经济”要比传统观念中的“有容乃大”得多:“我们说实体经济和实业不仅仅限于制造业,也不是传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样来划分。凡是各个方面有利于推动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都是我们这次评选当中特别关注的,我们一定要找到那些对中国的经济、推动中国产业发展、业态的升级、技术的创新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起到很好推动作用的(经济形式)。”(童大焕)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