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重塑产销渠道应对菜价“过山车”

重塑产销渠道应对菜价“过山车”

经济参考报2012年11月23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11月23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几年来蔬菜价格一直忽高忽低过山车,为何今年产地大白菜跌得那么惨而销地的百姓却难享低价菜?为何中国近年一直出现卖菜难、买菜贵现象?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该问题?

政府也不是不重视,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种菜比种粮合算,许多农民放弃种粮转来种菜。一亩玉米收入一两千元也到头了,而一亩菜,比如大白菜,如果产量12000斤,如果5角一斤,能赚6千元,利润是好几倍。如果是几个月前的几毛钱一斤,利润该有多大?而冬季反季节菜更是每亩能够收入2至3万甚至更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种菜合算种粮不合算的致富经,转而加入种菜大军,导致种菜大军太多,跟投机有点差不多了。更有一些种菜商业大户,看到某种菜赚钱了,承包几百亩地,想狠劲赚一把,其实把市场的供求矛盾又无形给放大了。其二是目前的小农缺乏组织,还只能在田头坐等上门收购。一旦出现卖难,无人来收购后就只能按白菜价处理了。

长远看,如果真要彻底解决该问题,目前的产业链模式必须重塑,去掉中间流通环节,让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农农对接”而不是农超对接。

如果我国农民能够有类似日韩的农民专业协会,从田头到餐桌都有农协的组织,比如韩国更有农协在城市办超市,每天城里需要多少就种多少,基本上不会出现卖难问题,更不会出现暴涨暴跌乱象。现在我国农民缺乏组织,已有的农民专业协会,也基本上是松散的,规模小,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差。

而农民们的种植计划大多只能根据电视上的新闻,缺乏有效的信息。看到价格好的,大家就一窝蜂地跑去种,又没有后续保障,最后的结果只能跌得惨重。再加上我国也没有有效的供需平台,也缺乏有效的产后贮藏、加工等服务,所以才出现反复暴涨暴跌现象。

让产地的农民专业协会与销地的农贸市场直接对接,既减少了流通环节,又能保证食品安全。产地的农民也因此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按单生产。目前从田头到餐桌经过太多流通环节,质量得不到保证,两头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产地的农民不知道销地的需求,产地的价格变化在销地的用户也难得享受。两头都亏损,唯有中间商赚钱。目前整个蔬菜产业链,生产的农民利润不到10%,大头都被农贸市场的小商贩赚走。

重塑蔬菜产销渠道,实行“农农对接”,打“产地品牌”,实行每天配送,既能解决目前的价格暴涨暴跌问题,也能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为知道菜是哪生产的,消费者可以进行监督,比目前从批发市场上买匿名菜要强出不少。国外越是产地具体的菜价格越贵,因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是最重要的。也能让消费者吃上名优特菜。

而目前的“农超”对接难解此问题,因为超市周转周期长、距离远、不新鲜、费用高,难与居民小区的农贸市场竞争。(郑风田)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