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杨迈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

杨迈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

中国证券报2012年11月09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熊锋

实习记者 官平

今年是期货市场新政频出的一年,市场创新方兴未艾,轮廓初现;行业格局渐行渐变、憧憬无限。品种创新不断放开步伐,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及期货公司IPO……起点正是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

回顾郭树清主席上任不久后提出的“三个如何”,证券期货业在经历了“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问题掀起的一场大讨论之后,新的治市观已形成共识,如春风化雨般改写着期货市场的格局。下一阶段,中国期货市场将不仅有量的发展,更有质的提高。

为此,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上期所近年来的发展,展望新起点上的规划。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基本实现建设成为一个在亚太时区以基础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为主的主要期货市场这一五年目标,为建设成为在亚太时区领先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交易所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强调期货市场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杨迈军指出,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证监会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并且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对期货市场需要的同时,坚持把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遏制过度投机和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将服务投资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对于推进上期所的国际化进程,杨迈军指出,根据郭树清主席提出的“自主渐进、互利共赢、风险可控”的开放路径,上期所进一步加快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并且将在创新优化机制、提升监管效能、丰富品种结构等方面争取保持国际竞争力。

服务实体经济

坚守风险底线

中国证券报: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强调期货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功能,上期所出台了哪些措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杨迈军: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证监会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保障了市场运行平稳,促进了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紧密服务期货市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市场运行方面,上期所始终把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放在第一位,市场交易量逐年增长。

在品种创新方面,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上期所在2011年、2012年陆续上市了铅期货和白银期货,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以有效规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目前这些品种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产业客户积极参与,市场功能逐渐发挥。今年,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大力推进原油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基于“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基本方案已得到各方的普遍认可,逐步趋于完善。此外,上期所正在研究不断丰富产品序列,进一步拓宽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在技术保障方面,上期所加快了以“两地三中心”为模式的灾备中心建设,灾难应变能力大大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市场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业务创新方面,上期所走通了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全流程,试点效应日益凸显,保税交割结算价逐步辐射到保税区甚至境外市场。

目前,上海市场作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的地位在不断加强,上海和伦敦期铜价格呈现相互引导关系;橡胶期货成交价也逐渐成为生产、消费和流通的重要指导价格,引起世界最大的三个橡胶生产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关注,与日本工业品交易所的橡胶成交价互为参照。

中国证券报:作为风险管理场所,上期所如何做到“坚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交易所在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杨迈军: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适应实体经济发展对期货市场的需要,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走科学监管之路。一方面把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核心是遏制过度投机和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会员和投资者,及时了解其诉求,不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真正做到寓服务于监管,促进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目前,我所对于市场风险既基本实现“管得住”,又经受住了“放得开”的考验,还在实践中逐步积累起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尤其是在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期货市场在“十一”长假后遭遇“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风险,仅10月份市场就发生近400次停板。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我所在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审慎应对,较快地化解了风险,维护了市场稳定。

中国证券报:郭树清主席提出,“要从为人民服务、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投资者利益保护工作”,服务投资者也是资本市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上期所今年以来在投资者教育、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杨迈军:一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都非常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教育工作,按照郭树清主席提出的“服务投资者是资本市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不断提高广大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正确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12年,我所以筹备上市白银期货和推进原油期货为中心,坚持做好投资者保护和教育工作,帮助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引导投资者以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为基本出发点,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审慎进行期货交易。

在开展投资者保护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制作相关品种的投资者教育系列手册和宣传资料,服务广大投资者;二是创立“期货大讲堂”,积极与院校合作宣传期货市场;三是支持会员单位举办投资者教育活动。

回顾及展望

勾勒未来五年蓝图

中国证券报:上期所的第一个五年战略规划即将到期,您如何评价上期所规划的实现情况?

杨迈军:我们2008-2012年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2年左右,建设成为一个在亚太时区以基础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为主的主要期货市场”。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依据五年战略规划,基本实现了建设成为一个在亚太时区以基础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为主的主要期货市场这一五年目标,为建设成为在亚太时区领先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交易所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五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一是品种增加,规模扩大,价格影响力提升。先后上市了黄金、钢材、铅、白银等品种,丰富了产品序列;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71亿手和23.13万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6.16亿手和86.91万亿元,分别增长了260.24%和275.72%;价格发现功能显现,品种走势反映“中国因素”。二是深化服务,扶持会员,优化投资者结构。三是技术创新,改造系统,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我所第二个五年规划。新的规划将深入贯彻郭树清主席提出的“期货市场的发展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切实加强市场法制和监管,维护'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精神,更加贴合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促进交易所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作用。

加快国际化进程

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上期所一直在推进国际化,目前已开展了部分品种的保税交割试点以及境外企业的交割品牌注册。下一步上期所的国际化会在哪些方面着力?

杨迈军:根据郭主席提出的“自主渐进、互利共赢、风险可控”的开放路径,我所将进一步加快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一是对现有规则、制度、机制的调整,吸引国际投资者高效、方便地参与国内期货市场,不断优化客户和会员结构,促进我国期货市场从只有国内投资者参与向允许国际投资者参与转变。在推进原油期货筹备工作的同时,逐步推进有色金属等现有成熟品种的对外开放。二是通过加大技术投入与创新,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基础保障。继续加大IT投入,加强技术研究,深化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研发能力,在保持信息技术国内领先水平的基础上,争取达到和保持世界一流水准,切实为交易所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先期技术准备。三是加强人才储备,吸引各方面人才加入。今年以来,我所立足国际化人才战略需要,加强人才培养配备,致力于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精通国际业务、具备良好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中国证券报:作为争取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的重要交易市场,在您看来,在推动开放的趋势下,未来上期所如何保持竞争力,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企业提供持续的、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

杨迈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上海期货交易所将深入贯彻中国证监会改革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改进和加强市场科学监管,努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服务好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是创新优化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交易所国际化进程,为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大宗商品定价的国际影响力,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我所将立足稳健运行和稳步发展,以我为主、稳步推进、先行先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方面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二是提升监管效能,促进风险管理功能深入发挥。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大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力度,切实维护“三公”原则。三是进一步丰富产品序列,拓宽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四是深化内部改革与管理,努力为开放和国际化提供基础保障。我所将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推进交易所向管理运行现代化转变,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交易所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