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固定收益中国式发展的思考

固定收益中国式发展的思考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22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汇添富信用债、可转债、

 货币基金经理 王珏池

从成熟市场来看,青睐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数量远远大于喜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公募基金在国外成熟市场形成了完善的固定收益产品模式,并且为了便于有主观判断能力的机构比如养老基金的识别和购买,基金行业划分了基金的种类以及最低仓位限制,即使对于个人投资者,各类投资咨询服务也较丰富。而在目前的中国,基金行业出现时间较短,投资者教育和普及的覆盖面和深度都不充分,因此,很少有个人投资者能主动识别风险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需求的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完全照搬专业性极强、分类众多的国外的模式是很难有突破的。

基金行业本身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卖什么产品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目前国内的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设计应该关注以下几种发展途径。

发展途径之一:养老投资。无论在国内外,养老投资都是基金行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在中国,富裕阶层基本在30-40岁之间,如何使资产保值、增值,投资人得以老有所养是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基金公司有必要开发符合这类需求的产品,在弥补社会养老的不足、解决投资人养老问题的同时,壮大基金行业。首先是投资理念,此类产品应从固定收益的角度出发,追求绝对收益并通过长期复利的形式实现资产的长期增值保值;其次是资产配置,根据经济环境的不同周期,对于债券、股票、现金等各类资产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挑选优质资产进行配置,包括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通过判断权益资产从价值上是否明显优于债券资产,存在价值严重被低估或具有长期增长优势的投资机会,配置一定的权益资产替代债券资产。

发展途径之二:被动投资。被动投资的公募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最爱,其具有费率低、资金容纳性好并能够提供准确的投资指标的功能。被动投资产品在成熟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单只产品往往规模能够超越主动投资基金。在中国,机构或专业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的产品实质上的需求很大,但真正符合投资者需求的被动投资基金目前数量并不多,这方面的优势往往能奠定基金公司的规模和地位。

发展途径之三:产品创新。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基本确定,要进行产品创新似乎较为困难。其实不然,客户实际需要什么,产品就应该设计成最符合客户需要的。照搬成熟市场的产品是没有出路的,在已有产品上进行改进,哪怕就是进行些许调整,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日前诞生的理财类基金在海外市场是没有的,是加了锁定期的货币市场基金,但就是这小小的调整就更符合中国投资者的喜好,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好评。可以看出,市场的需求是广阔的、巨大的。基金行业的固定收益业务裹足不前,其部分原因是没有真正找到客户的需求。

发展途径之四:海外投资。随着国内投资者财富的日益积累,对海外市场的投资需求也不断提高。从历史经验看,任何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都有一个海外投资的高潮。目前,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海外资产特别是能够提高稳定收益的资产价格合理,不乏具备一定投资价值的精品。前些年,基金公司也设计了一些QDII产品,但大多投资于海外权益市场,投资标的范围较窄。此外,做海外投资的创新未必要照搬海外的产品,注重投资品能否提供稳定持久的固定收益才是关键,同时,还应从中国投资者的喜好出发设计产品,才能做大规模。

   无论选择哪种发展途径,基金行业只有取信于客户才能获得长期生命力。信就是要着眼长期,信就是要关心客户利益,想客户所想。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