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日本:从争夺资源到扩张海疆

日本:从争夺资源到扩张海疆

经济参考报2012年10月11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10月11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长久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2年9月10日是又一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日子,野田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挑起一场“购岛”闹剧。日本,弹丸之地,且国内资源贫乏,历史上曾多次把脏手伸向其他国家。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签订,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日本海上扩张意识日益膨胀。本文从争夺资源、扩张海疆的角度,揭开日本此次挑起钓鱼岛事端的历史污点和现实野心。

从资源贫国欲变“资源大国”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自给率不到1%。

1868年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日本经济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扩张性。日本政府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主要是效法英国,大力发展工业和对外贸易,扩大海外市场;实施“富国强兵”政策,主要是效法德国,优先建立军事工业和扩充军备,对外扩张。日本多次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掠夺中国财富和资源。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不仅窃取中国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等所有附属各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而且获得3.5亿两白银赔款。时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兴奋地说:“在得到这笔赔款之前,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5亿两白银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1900年8月14日,日本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9月7日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共计赔款白银4.5亿海关两,其中日本分赃白银3000万两。

1931年日本策划“9·18”事变、1937年又策划“7·7”事变,长达14年的日本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掠夺中国大量资源。仅1937年至1945年8年期间,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中国民众、军人2000余万,加上负伤者,伤亡累计达3500万。中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余万,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目前在全国已发现的万人坑就多达88处。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中国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时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国家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额的数十倍。

日本还疯狂掠夺中国的油页岩等能源资源。《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12年7月15日一期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05年到1945年的40年间,日本侵略者从中国抚顺掠夺近2亿吨优质煤炭,占当时东北地区煤炭总产量的60%-70%,攫取利润高达26.28亿日元。1905年5月1日,日本在抚顺成立采煤社,隶属于日军大本营。1906年末,日本“满铁”株式会社成立。日本人开发抚顺煤矿过程中,发现一种可燃的岩石,即油母页岩。“满铁”理事赤羽克已估计,“仅抚顺的页岩油,可供日本每年600万桶,至300年而不竭。”日本田中内阁在给天皇的奏章中称:“煤油一物是我国最缺乏的要品……每吨利益15日元而论,此抚顺之油层得52.5亿日元之利源……”仅1930年至1945年,“满铁”抚顺煤矿采掘用于制取页岩油的油母岩约7000万吨,累计制取页岩油230万吨,其中生产车用汽油、航空汽油等各种成品油135万吨,这些成品油绝大部分作为紧俏的军用燃料,支撑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战争。

从20世纪初到1945年,日本从中国馆藏、地面古迹甚至(盗掘)帝王陵墓,掠夺大量文物,在日本一些博物馆摆满的众多珍贵中国文物就是铁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所需矿产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99%。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21世纪黄金”,长期以来,中国以“白菜价”向日本提供大量稀土。据日本冲绳大学刘刚教授介绍,迄今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足够国内使用20多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廉价地、源源不断地矿产资源供应,对在“战争废墟上”日本经济再次崛起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陆地矿藏资源越来越少,日本等很多国家都把资源争夺战转向海洋。日本《选择》月刊2012年6月号刊登题为《日本能成为“资源大国”》的文章指出:“一直以来,人类为了获得金、铜等资源在陆地上寻找矿床,不断挖掘矿业。陆地上易开采的金、铁、铜、锌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现在开始转向了较难开发的地区。当然,海底也有矿山,但大部分还都处于未开发的状态。现在各国都意识到,今后矿产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将在海洋。”

海洋是诸多重要资源的宝库,全球生物资源的90%集中在海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贵重、战略性金属和能源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储量占全球油气总储量的70%,近十多年来,全球新发现的探明储量在一亿吨以上的油气田70%都在海洋,其中50%以上集中在深海地区。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面积17967.9万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大1/5,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战略性资源。稀土是17种元素的简称,不仅可以用于制造LED照明灯、液晶电视机和汽车等的零部件,而且是航空航天和高端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元素。日本《富士产业商报》2010年4月19日曾载文指出,稀土是制造“灵巧炸弹”的精密制导武器、雷达和夜视镜等各种武器装备不可缺少或不可替代的元素。日本《读卖新闻》2012年6月29日介绍,东京大学教授加藤泰浩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小笠原诸岛南鸟岛附近的海底存在富含稀土的泥矿,经确认的稀土浓度平均值为1070PPM,海底稀土矿床至少分布于1000平方公里、距海面3500至6000米的海底区域,日本科学家估计,该区域稀土资源储量达800亿到1000亿吨,是陆地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的约1000倍。

太平洋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蕴藏大量非常规油气资源。日本《选择》月刊2012年6月号一期介绍,2012年2月初,名为“地球号”的深海探测船从静冈县清水港出发,“地球号”搭载巨大的深海钻头,排水量超过5万吨,能从深海底部向地层内部钻探7000米深度,人类将首次到达地幔。“地球号”此次任务的目的是对甲烷水合物(可燃冰)进行开采试验。目前已在海底挖出数个深井进行监控和试采,为2013年1月起正式开采做准备。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的调查和推测,在日本列岛周边海域中蕴藏的可燃冰,按照现在日本每年的天然气消费量,足够日本使用100多年。文章提出:“为了提升日本经济的信誉,促使各产业焕发活力,现在应该加快各种资源的开发。”文章呼吁,日本要打破“资源匮乏”的误区,日本能成为“资源大国”。南海是毗邻中国大陆的海域之一,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以及黄岩岛,都是中国领土。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德科考船曾在南海发现大量可燃冰资源。根据初步评价,我国南海北坡的神狐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区,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福田保建议日本学习美国强调“航行自由与安全”的做法,打出“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全”旗号,以便“正当地”插手南海问题。

东海是毗邻中国大陆的海域之一。北以长江口北岸到朝鲜济洲岛一线与黄海为界,南以广东南澳岛经澎湖列岛至台湾东石港一线为界,东到日本琉球群岛,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有专家估计,如果能够利用东海黑潮发电,可以满足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全部电力需求。1969年,联合国公布钓鱼岛周边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的信息。资料透露,该地区海底石油资源蕴藏量巨大,堪称“第二个中东”。接着日本出动海上保安厅武装巡视船以及海上自卫队飞机对钓鱼岛周边海域实施巡逻警戒,加强实际控制。其目的就是要占据钓鱼岛为己有,控制包括海底石油在内的所有资源。1974年1月,日本和韩国背着中国在东海北部设立了所谓的“日韩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区”,不顾中国的强烈抗议联合进行实质性的勘探开发。1985年,日方在所谓的“日韩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区”东边缘,又背地里单独进行勘探开发。中国外交部、总参谋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下达命令,责成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派出船只和执法人员前往驱赶日本海洋石油钻井公司所属海洋石油平台“第五白龙”号,日方被迫停止勘探,撤离作业平台。

21世纪初以来,日方否认双方共识,拒绝在钓鱼岛海域共同开发。“春晓”等油气田位于毫无争议的中国海域,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中日共同开发无关。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指出,日方应该按照中国法律参与合作开发“春晓”油气田,而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却坚持要在中国领海内“共同开发”“春晓”等油气资源。

钓鱼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台湾海峡两岸渔民前往捕鱼天经地义。继中国大陆渔船之后,2012年9月25日有75艘中国台湾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要协力“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