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短期理财基金深陷争议漩涡

短期理财基金深陷争议漩涡

中国证券报2012年09月17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至上周,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募集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但大多数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剔除短期理财基金和沪深300ETF后,其他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创下历史新低,行业复苏的前景依旧暗淡。

基金业难言复苏,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基金发行创新高,仍能带给行业一些启发和希望。毫无疑问,发行新高的背后,短期理财基金是最大的推动力。但围绕这类基金的争议,从其诞生时起就已开始,更随着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天量发行而愈演愈烈。

有人认为它是伪创新,其本质还是货币市场基金,因而对其不屑一顾;有人认为它“干了货币基金想干但不敢干的事”,暗藏了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更有人认为它搅乱了行业排名,建议在统计管理规模时将其剔除。

坦率地讲,笔者也不认为这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货币市场基金有太大差异,但对其存在价值并不否认:尽管它和货币基金大同小异,但如果投资者更愿意接受短期理财基金,用它取代货币基金的作用又何尝不可呢?

和海外市场相比,国内货币市场基金占比显著偏低。其实,中国老百姓的高储蓄偏好为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大量的活期存款其实都可以转化为货币市场基金。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基金业在这方面的努力很不成功,货币市场基金在老百姓心中的接受度不高。

短期理财基金却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尽管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名称沿袭了银行理财产品。但如果有一类基金能给投资者提供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又足够安全,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还乐于接受,那这类产品叫货币市场基金还是短期理财基金,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风险可控。如果为了提高收益率而牺牲流动性,短期理财基金就重蹈了货币市场基金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也会毁了短期理财基金的“金字招牌”。但风控问题的根源在基金公司,却不在短期理财基金本身。如果做好期限搭配,短期理财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并不是很大。

其实,短期理财基金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争议,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它很可能改写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进而影响相当部分人的面子和考核。试想一下,如果已发行的12只短期理财基金总规模不是1574亿,而是157.4亿,它还会引来这么大的争议吗?在基金业内人士围绕短期理财基金议论纷纷时,又有几个人真正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呢?唯排名尔。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