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成本、深耕耘 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稳住非洲市场份额

新华财经上海9月11日电(记者有之炘) 个性的花纹、神秘的几何图案、富有层次的色彩……在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设计厅内陈列着一排排非洲印花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这家对非洲纺织品出口的龙头企业通过深耕市场、技术更新,保住了市场份额,旗下的“银河牌”纺织面料产品走进更多非洲寻常百姓家。

成立于1957年的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非洲市场,主营产品是棉涤纶布、涤粘布和蜡染花布。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毅介绍:“色彩浓艳的蜡印花布穿在身上极具民族特色,深受非洲许多国家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西非市场对这种面料有着很大的需求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产品遍布非洲、亚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目前公司的仿蜡染花布在非洲市场占据很大的份额,打破了非洲真蜡印花被欧洲制造商主导的局面。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实施品牌推进战略,拥有纺织面料自主品牌共32个,其中“银河牌”商标数年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市出口名牌”,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纺织品面料出口的一面旗帜。

在朱毅看来,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专业性,专注于面料出口和面料制造;第二个优势在于对非洲市场持续钻研,把贸易的触角深入前端市场;另外,公司对中非文化交流非常重视,与非洲客户共同开发印花布的花型,明快的色彩组合和大气的设计风格与非洲民族服饰文化及自然风光浑然一体,通过贸易来搭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朱毅和他的团队们敏锐地感受到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微妙的市场变化。

“在疫情冲击下,非洲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可避免地下降,非洲市场的客户更注重性价比,这既是挑战也意味着新机遇。”朱毅表示,“新的市场需求驱动我们继续创新,我们从原来相对高端的真蜡染印花和全棉印花转向主攻售价更低的仿蜡印花和涤纶印花,通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良,让其更接近于全棉质感,又将产品价格降低到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由此我们在非洲的消费群体显著扩大,消费规模随之增长。”

为了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印制效果,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反复打磨,解决了印花渗透效果等多项技术难题,保证质量稳定性。同时,每个月都推出新花型和新品种。

应对疫情冲击,公司对内降成本,对外则定下了深耕非洲市场的战略。“目前,我们在非洲的35个国家都开展了业务。”朱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非洲市场全覆盖,把贸易的触角深入到终端市场、内陆市场、细分市场。”

费舰是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名90后青年外销员,他每年要去非洲两三次,常常要驱车10多个小时和客户见面。

“非洲客商对面料的外观、手感以及产品包装越来越讲究,并且他们很注重亲眼所见和亲自体验,因此对非洲市场的维护和拓展至关重要。”费舰告诉记者,“在拓展终端市场时,我们先打‘游击战’摸索市场,再打‘阵地战’进行规模化销售,然后在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

今年前8个月的外贸数据出台,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出口首次实现年内正增长,显示出我国疫情防控的成效,也显示出我国经济和产业参与全球化分工的强大惯性,与大量像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这样的外贸企业的努力分不开。

朱毅表示,通过持续创新和开拓市场,预计公司全年出口非洲地区纺织品面料总额达到8000万至1亿美元,未来中非经贸合作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