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报】机构看两会:经济增长目标或虚化,政策组合释放内需潜力

新华财经北京5月6日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国两会推迟逾两月进行,全国政协和人大会议将分别于5月21日和22日召开。这次不寻常的两会有哪些看点?我们梳理了部分金融机构的研报,具体分析如下:

民生证券:三条线索透视不平静的宏观环境,强刺激几无可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央作出了“挑战前所未有”、加大“六稳”、实现“六保”等重大判断。目前,国内进入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两手抓的新局面。未来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并存的局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防控松散,债务货币化成为其应对疫情冲击的常规手段。

线索一:消费如何释放?

当经济下行时,居民消费下滑和失业上升形成负反馈,企业面对低需求时减少投资和薪资支出,导致消费、投资和收入陷入恶性循环。激发需求是经济活力恢复的关键。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有关部门的表态,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居民大宗消费有望受益,政府购买和财政支出将助力服务消费的企稳回升。

线索二: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怎么办?

全球经济活动“断崖式”下降,导致外需形势非常严峻。目前,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措施加强出口转内销。内需从何而来?除了促进居民消费,政府明确提高“老基建”“新基建”和旧改等投资,同时加大收储力度。但是,本轮稳增长并非强刺激,制造业投资的亮点是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质量重于数量。

线索三:房地产怎么看?

刺激房地产不仅透支有效需求,而且使得风险集中于银行系统。由于房价与银行贷款的相互强化机制,稳房价和稳预期仍是房地产的核心变量,同时仍会紧扣“房住不炒”的原则。过去数年的经验表明,真正拉动消费的是收入增速。房价过热反而可能会提高储蓄率,进一步压缩消费需求。因此,在货币宽松时,监控信贷集中度仍是必须手段。

两会展望:财政衔接货币,强刺激几无可能

预计财政赤字率提升至3.5%,专项债规模可能不低于3.5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可能不低于1万亿元。货币政策延续宽松节奏,适时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债市行情有望延续。财政政策的基调仍是灵活有效,不走强刺激的老路。中国经济相对优势凸显叠加流动性合理充裕,股市、债市均不缺乏机会。

浙商证券:经济增长目标或虚化

全国两会有必要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重新审慎考量。此前市场预期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几档逻辑在当前背景下都存在一些问题。无论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还是从今年年初地方两会制定目标来看,如没有疫情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等于或略高于6%,目前来看这一目标较难实现。全国两会大概率将虚化经济增长的量化指标,或设定为“经济增速回到合理区间”,或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2%-5%。

两会在即,财政积极有为逆周期发力的政策基调已经基本确定。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提升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减税降费、提升专项债额度等发力的财政工具也已进行部署。预计提升赤字率、减税降费等一系列财政工具的资金总使用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从实际赤字规模角度,估算总使用规模或达到12万亿元。其中,疫情导致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加大,预计管理层统筹安排共计5万亿元的预算赤字和特别国债规模,可以有效巧解财政平衡难题。财政三次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规模累计2.29万亿元。2020年专项债规模已基本确定,大概率在4万亿元左右。

稳就业是今年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与稳增长是一体两面,是央行当前的首要目标。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稳健略宽松,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各项货币政策工具。降息方面,将降低政策利率及存款基准利率,引导贷款加权利率下行,存款基准利率后续频繁调整概率不大。过往两会期间货币政策工具调整较多,可能成为重要降息窗口。

开源证券:两会关注“扩内需”,“线下消费”+“新旧基建”或迎来机遇

2020年两会,与历史上出现“两会行情”的年份一样,具备经济压力加大+政策约束放松这一组合。但是,从社融反弹来看,由于并不是信用周期底部,因此相对动能可能不如之前。不过,相对于审慎和预防过热,根据历史经验,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透露的消息,可见本次两会的基调大概率偏向宽松,同时投资+消费+要素改革的基本主线已经明晰。这一点市场已经开始反映,后续更多关注是否有超预期政策的落地。

相对于宽基指数的机会,部分板块可能更具确定性。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可以在两会召开之前继续布局。第一,相较长期收入预期,人口回流才是短期消费复苏的重要变量,人口回流趋势已经伴随管制放开而十分明显。消费政策将会加大消费板块在复苏下的弹性,食品饮料、家电、汽车和商贸零售将首先受益。第二,受益于传统基建发力,建筑、建材行业或迎来机遇。第三,新基建投资将逐步聚焦5G代表的信息基建领域。

中金公司:2020年两会五大看点

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特殊环境、政策背景,中金公司认为两会期间主要关注以下五大看点: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谋发展可能是核心议题之一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截至5月5日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50万例。外防输入压力仍大,且需要防范今年秋冬季的“二次暴发”风险。预计“重大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谋求发展可能成为核心议题之一。

二、“六稳”“六保”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目标

4月中旬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六保”目标,今年的阶段性增长目标可能会相应淡化。在经历了极不寻常的一季度之后,预计今年政策重点在考虑全球经济仍在加剧下行、主要国家普遍经济负增长的客观背景下,落实扶贫目标、保民生、确保就业稳定等方面。

三、短期、长期政策组合释放内需潜力

可能会关注周期性政策的力度及具体举措,包括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组合。特别是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的规模,是否还有进一步的减税降费举措,以及支持政策作用的具体领域,包括新老基建、老旧改造、医疗卫生系统升级、扶贫目标达成、生态环保、对疫后武汉及湖北的恢复与建设的特别支持等。

四、改革举措促创新与升级

提高发展质量、外围环境变化都在紧逼中国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近年在资本市场、教育体系等领域做出改革以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鼓励长期资本的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升级,如科创板的设立及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不动产信托基金的引入、高考制度的改革等。结合当前特殊的外部环境,鼓励促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仍是两会值得关注的核心话题。

五、“十四五”规划的方向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酝酿之年,估计在两会期间的政策讨论也会涉及“十四五”规划的制定。预计“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既有一定的延续性,如进一步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生态环保等方向,又需要针对新的内外部环境作出调整。如,如何在新的内外形势下更加重视内需、挖掘内需潜力,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等。

【读研报】是由新华财经推出的以精读市场研报为主要内容的栏目。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