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萧楠:中国资产长期吸引力凸显 让持有人清楚“买了什么”

新华财经北京3月26日电 易方达基金投资三部总经理萧楠26日做客今日头条财经频道和新华财经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详解消费行业股票投资之道。

嘉宾简介:萧楠,经济学硕士;曾任易方达基金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现任易方达基金投资三部总经理、研究部副总经理。他管理的产品曾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金牛奖。

图片1.png

问:作为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近期外资大幅流出白马股引发相关股票大跌?外资的偏好是否决定了白马股的走势?换句话说,一些白马股的定价权是不是在外资?

萧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讲清楚一些基本概念。股票同时具备“企业所有权”和“筹码”两种属性,因此也派生了两大截然不同的投资方法论,一种认为股票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股票的价值取决于企业价值; 另一种认为股票就是一种筹码,筹码的涨跌取决于边际交易者对筹码的态度。这两种方法论之下都诞生过成功的投资家,前者比如巴菲特,后者比如索罗斯。搞清楚这个概念,才能知道所研究的问题属于那一类方法论的范畴。显然,关于外资定价权的问题,明显是在后一类框架下的思考,很遗憾的是,你提问的对象已拜在另一个门派之下。我们最好不要在牙痛的时候挂眼科门诊。我关心的是具体标的的内在价值,我根本不关心这个价值将由谁来发现。

不过,关于外资,我想谈三个观点。

首先,对于外资,从宏观上,我是欢迎的,从微观上,我是抵触的。外资有成熟的分析框架和投资体系,他们的投资更加偏基本面。这样的投资者对于A股实现价值发现、合理定价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个靠业绩吃饭的基金经理,外资的投资策略有一部分是和我重合的,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是竞争性策略,某种程度上抢走了本该属于我的收益率。很多人把外资看作来“抬轿子”的,这恰好理解反了。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分你的钱的对手。

其次,外资的偏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大致就是盈利能力强且比较稳定的公司,简单讲财务报表在他们的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点和A股主流投资者有很大区别。所以,只要中国的上市公司能带来好的股东回报,对外资就有吸引力。

第三,最近外资撤退是由于外围市场大跌导致的交易行为。外资走了以后会不会回来,短期取决于外围市场流动性危机是否解除,长期取决于全球资产配置视角下A股资产的相对吸引力。短期的问题我不好说,但经过这次疫情,中国的资产的长期吸引力一定会凸显出来。

问:消费行业里,食品饮料是广受关注的赛道,尤其白酒更是在2019年上半年被市场誉为“核心资产”,高端白酒的消费什么时候才能恢复?这一过程会不会持续一到三年?从你的基金四季报中看到你前十大重仓股有六个是白酒股,会考虑暂时减仓规避吗?或者说,抄底的时刻已经不远?

萧楠:高端白酒的消费需要大家解除对疫情担忧才能恢复。国内抗疫上半场打得非常漂亮,如果不是输入病例导致气氛骤然紧张,现在的餐饮宴请需求应该已经恢复得不少了。现在就普通老百姓能否认可现在对输入性病例的防控措施,不是说输入性病例为零,而是说大家相信输入性病例能够被挡在大家的生活圈外面,比如从中国任何一个口岸入境都集中隔离14天,这样大家就能放心了,那么各种社交、餐饮消费也就恢复了。

至于餐饮是不是会惨淡一到三年,我认为不会。海外疫情持续多久这个不好说,但国内防止输入性病例的措施逐渐完善,逐渐堵住漏洞,让老百姓放心,这个相信是能做得到的。至于我基金的操作,是不能透露的,而公开谈论抄底或者逃顶,是不负责任的。我对A股目前的观点是,相当一部分股票已经有明显的投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股票仍然严重高估。

问:如何看待长期消费升级?新零售有什么机会?

萧楠:消费升级挺好的。新零售没什么机会,有机会也不在A股,在A股也贵的离谱。在A股,只要什么东西沾上“新”就一定贵的离谱,别买就是了。

问: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你更关注哪个?可选消费未来的上升空间是不是更大?

萧楠:都关注。空间大小具体要看个股。

问:再融资新规出来后,你如何看待消费行业的定增机会?

萧楠:定增不是机会,定增摊薄了股东价值。A股上市公司各个打开报表动不动20%+的ROE,却舍不得找银行借年息5%的贷款,非要找股东要钱,这说明大股东一点也不珍惜手上的股权,管理层也不在乎股东手上的股权,这风气非常不好。多分红,少圈钱,市场才能健康。

问:如何看待家电行业尤其是小家电的后续走势?后续会不会有报复性反弹?

萧楠:股票怎么走看管理层能挣多少钱回来。小家电不是个特别好的行业,单价低,SKU多,生命周期短,容易抄袭模仿,投资难度大——但,也经常能出牛股。所以如果在小家电行业里面不具备挑出牛股的能力,最好不要投。

至于后续消费报复性反弹,可能性不大。难道疫情期间没吃好,疫情结束一天吃8顿?疫情期间不能安装空调,疫情结束每个房间装3台空调?餐饮、消费尤其是社交消费的恢复,要等到大家逐渐恢复信心。要从担惊受怕到心有余悸再到充满信心,要有个过程。

问:如何看待医药行业?疫情引发的股价上涨是否会透支未来的业绩?

萧楠:医药行业很好。疫情带来的爆发性需求属于走路上捡到钱包,长期看不影响企业价值。

问: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作为大消费行业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对比白酒消费相关指数,你认为超额收益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萧楠:我的理念是通过深度研究,买入高质量增长的企业,获取长期复利价值。我觉得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对公司和行业的超额认知。至于你说的白酒这个领域的投资,过去几年这个领域里面的牛股基本都让我抓住了,而衰股都躲开了,还是比较成功的。

问:市场调整到目前的位置,从估值上看已经很低了,但是有观点认为受海外疫情扰动A股的底还没到,A股的调整幅度远低于海外,市场的多空分歧较大,你如何看待市场的拐点?未来如何演绎?

萧楠:不知道拐点在哪里,更不知道未来如何演绎。我要是能知道,也不至于春节后不断申购自己基金,到现在还被套着。谁想得到外国这么多政府,在信息流动如此迅捷的今天,在中国提供了如此之多警示,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的情况下,还是让疫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问:市场有观点认为金融危机来了,现在的很多指标都像金融危机,你觉得现在是金融危机吗?未来有什么风险值得关注?

萧楠:是不是金融危机不知道,这种事情发生了才知道,不发生谁知道呢。未来的风险如果不发生就没法关注。不过这个问题倒挺有意思。我发现很多人特别喜欢思考超大级别的问题,并试图从这些超大级别的问题中获利或避险。比如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格局。说实在的,这种级别的问题,大概就是索罗斯玩得转吧,但他也有过滑铁卢。预测未来这种事情基本等同于算命,任何时候都有人算准了,但从来没有人持续能算准。推荐一本书叫《Big Money Thinks Small》,那本书会告诉你,别老是想这些大问题,要多想小问题。

问:去年9月,头条基金发起了一个非正式的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网友最想看到的基金经理里面,你排第四位。作为管理规模和关注度都非常高的基金经理,面对市场的调整,你的压力大吗?有哪些话想对持有人说?

萧楠:压力倒是不小,主要来自于对过往投资的反思,觉得很多应该做好的事情没做好。比如过去几年,很多我早有研究的领域出现了投资机会,但我没有把握住,甚至很草率地就否决了。还有就是,经常警告自己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但某些标的的投资上还是过于傲慢了,每次想起来我都懊悔不已,这些都是我的压力源。

感谢各位持有人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本人是消费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时也是持有人,我家庭的大部分资产,也都配置在了自己管理的各种产品中,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除了还没有还清贷款的房子,就是我自己的产品了。只有和自己的持有人站在一起,才能对每一次波动都感同身受。我也非常欣慰,过去几年自己的努力也换来家庭资产的增资。2012年9月28日,我任职第一天申购自己产品,基金净值是0.839元,到今天净值已经3倍于当初。这除了让我充满了职业的荣誉感以外,也提升了家庭地位。但是,我们通过对持有人投资行为的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投资人都像我一样,充分享受了过去7年这只基金的良好收益。

我们做了统计发现,即使是过去几年表现最好的基金,基金持有人的平均持有时间也就不到一年。很多持有人是发现这只基金最近业绩不错就追进来,但往往买入以后恰好就是阶段性的高点。业绩涨速最快的时候往往是申购最积极的时候,而如果有几个月表现不佳,持有人又会蜂拥卖出。我们又统计了持有人的盈亏状况,发现即使是表现最好的几只基金,也有客户亏损,亏损的用户的持有平均周期为3个月,而盈利客户的平均持持有周期为16个月。这个结果其实是意料之中,但多少令人有些遗憾。

追涨杀跌是顺人性的,快进快出是顺人性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是顺人性的,买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也是顺人性的,总觉得自己有本事在垃圾堆里面捡到钻石,还是顺人性的。可投资偏偏是逆人性的东西。我们不能责备持有人不够专业,没有坚定的理念,我们看到即使是这个行当里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追涨杀跌的也大有人在,遑论是普通的投资者。当然,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作为普通投资者,你们选择购买基金,而不是亲身参与股市,这是良好的开端。因此,我在想,既然持有人把自己幸苦挣来的收入托付给我们,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体验呢?

股票是剧烈波动的资产,净值曲线不可能做到丝般顺滑地上涨。我们也不可能在净值低迷的时候给每个人加油打气,在净值狂飙的时候劝人冷静。我们只能避免买入高风险资产,坚决不用持有人的钱为自己赌博。

但这些还不够。我们要做到让持有人清楚地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因为我们发现,当投资者对自己持有的产品理解、熟悉的时候,对波动的承受能力就会更好,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操作。

于是我们决定把产品做得风格鲜明而稳定,我们用投资人一望便知的产品而不是仅仅用短期收益率来吸引客户。我们希望让那些认同价值投资理念、认同长线投资同时自己有没时间、缺乏专业能力的人和我们站在一起,共同成长。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为嘉宾访谈问答实录,仅代表被访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今日头条和新华财经观点。

编辑:刘玉龙 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