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破除壁垒促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06日16:23分类:财经导读

新华财经北京5月6日电(记者余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5日公开发布。业内专家认为,仅从农业农村着手解决“三农”问题是行不通的,需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

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3.37%、59.58%。十八大以来,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然而,我国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城乡要素流动仍然存在障碍,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合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不健全。59.58%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平均约80%的城镇化率水平还有明显差距,有2亿多农民工及家属未能市民化。如今,城市的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95%、97%,而农村仅为22%、60%。城市的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0.9人,而农村仅为4.3人。

“城乡二元的户籍壁垒没有根本消除,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尚未建立,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这导致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更多地流向城市,农村发展缺乏要素支撑。”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说。

同时,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恒大研究院城市规划组负责人熊柴表示,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消费支出差距分别为2.69、2.15。“城市发展不充分、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城市高度繁荣、乡村衰落,也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因此,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熊柴说。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成为改革新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下,我国已经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陈亚军认为,目前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但也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改革的抓手,就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陈亚军说,要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户均耕地面积仅8.6亩,为日本和韩国的二分之一。2017年,美国户均农地面积达到我国的313倍。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仅从农业农村着手解决农业农村的问题是行不通的。“人地矛盾导致的农业生产率低下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蔡继明认为,提高农村户均耕地面积才能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因此大量农民需要转移到城市稳定生活,需要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用城市化消除农村贫困。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对城乡协同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是对全社会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次动员,能够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博雅说。

破除壁垒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张立群认为,应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城乡之间的各种壁垒,真正把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建立起来。“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难点,是如何实现要素和资源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规划院空间所所长李凌岚说。

土地要素方面,《意见》要求,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已开展试点,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路径和时间节点,要视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情况进行统一安排部署。

《意见》指出,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闲置农房是巨大浪费,可以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刘春雨说,“但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人口要素方面,《意见》要求,到2022年,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要放开放宽。“促进有条件、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以便于他们完全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务。”陈亚军说,“放宽落户不能片面理解为抢人大战,也不能片面理解为放松房地产调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欢提示,在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农民和集体、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必须守住底线红线,防范风险。

编辑:柳苏源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