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为什么“玩”对企业特别重要

为什么“玩”对企业特别重要

中国证券报2016年05月21日02:25分类:新华社报刊

□曹沁颖

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不断往池塘里扔石子玩,乐此不疲,不管怎么叫都不愿意回家。于是他妈妈对他说,“从现在起,你的任务是扔100次石子到这个池塘里,不扔完不能回家。”结果,没过多一会儿小男孩就厌烦了,恳求他妈妈让他早点回家。

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项工作被视为“玩”,那么“玩家”会有无穷无尽的内在动力去进行它,如果工作仅仅被视作“任务”,往往只能带来压力和厌倦。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商界人士要想真正把工作变成“玩”,面临着三大难题:

第一,老板不让玩。老板高高在上,在会议和各种活动中占据着最中心的角色,他们向员工灌输着他们的理念、规则、方法,至于员工是否接受,心里作何感想,他们没法知道。

第二,没有玩伴。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往往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在日复一日的刻板工作中,彼此内心的愿景、面临的挑战没有机会也没有适合的场景深入交流。如果遇到《欢乐颂》中樊胜美这样的办公室油子,凡事先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即使有交流机会也容易变成彼此的攻讦责难。

第三,不知道该怎么玩。成年人要想拆掉思维里的墙谈何容易。就像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段子说的那样:要从流水线上检出重量不达标的不合格产品,博士研究团队只知道去研发机器手臂,却想不到“拿吹风机吹”这个简单的方法。这个段子当然不值得深究,但是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如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黔驴技穷,头脑风暴也所得寥寥。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克服这三大难题,让商界人士也能“玩”起来,对工作和事业乐此不疲,而且能团队玩起来,玩出成果,玩出伟大企业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研究,其中研究得最有成效的当属一个极富创造力的国度一个极富创造力的公司———乐高。童话国度丹麦对于创造力的追求是有传统的,乐高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让商界人士通过玩来获得创造力,至今已有十几年了,他们的主要合作伙伴是MIT的媒体实验室。

通过十几年的研究,他们得出了几个重要发现:要想通过“玩”来共创事业,就不能是普通玩,得是“认真玩”,既然是“认真玩”,不能全无规则,而得是有规范的:第一,在玩中一定要平等、民主,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发挥出所有的潜能。“平等”、“民主”大家都知道是好玩意儿,但别说在政治生活中实现起来难上加难,就是在企业中也困难重重。怎么才能保证在激发创意、培养团队的过程中平等、民主呢?如果每个人都说话,领导一定会影响员工,先说话的人一定会影响后说话的人。所以,先不要说话,先玩。每个人搭建自己的模型,想自己的思路,通过具象的模型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见,搭完以后,每个人都要介绍自己的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表达工作的挑战或者自己的愿景、想法等等。每个人都搭完了,再来融合。

第二,不要想太多,先动手玩起来。纯粹的、带点挑战的、新奇的、不确定结果的、真实世界中的“玩”而不是“娱乐”,离我们有多远了?有的人认为自己动手能力不足,搭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有的人认为自己创造力有限,跳不出条条框框;有的人认为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强,不屑于通过玩乐高搭模型来发展创新思维……丹麦人说:首先,不用想太多,不需要深思熟虑,把发现的重任交给双手。我们大脑控制手的部位强大得超乎我们想象。手会释放我们拥有的、但潜藏在脑海中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拥有的知识。动起手来,就能将这些知识从大脑的黑屋子里面释放出来,带来惊喜,同时,还能生成之前没有的新知识。其次,商业乐高,跟传统乐高不同,追求的不是“逼真”,追求的是“隐喻”,也就是要“有意思”,像不像不重要。最后,不要以为形象思维低人一等,不如抽象思维;不要以为孩子才习惯形象思维,高大上的商界人士就应该喜欢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图表,形象思维在激发创意方面优势尽显。

第三,玩伴很重要。进入了“玩”的空间,谁都不能不玩,你不玩影响别人玩。经过了每个人平等、独立地搭建之后,就是一个彼此激发的过程。可以提问、可以争执、可以辩论,但是对模型不对人,这样就避免推诿、人身攻击等等办公室恶习出现。可以用任何东西来“认真玩”,也许可以用树叶、木块、书本……只不过,乐高积木是最好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拼接,衍生出无穷变幻。

丹麦人崇尚玩,崇尚创造力,但他们在研究“玩”的过程中又认真到令人惊讶的严肃程度。他们用乐高积木十几年中一遍又一遍反复试验,来证实模型的背后确实有“全新的”、“无中生有”的创新出现;他们探寻“玩”的步骤和规则,以便发现究竟什么样的“玩”才能激发集体的智慧;他们强调“玩”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因为商业世界本身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好的“玩法”正是要模拟和应对万般变化的不确定性。

两个作者语言没一点花哨,甚至有些“板”,没有把他们的方法和发现打扮成包治百病的管理学良药,相反,毫不掩饰地提及了他们曾经的失败和遇到的重重困难。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十分触动:“好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责任是观察下属位于心流走廊的那个位置,支持他们迈向永无止境的状态”。“心流”是个心理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物我两忘”,读过武侠小说的人知道,如果主人公能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他的武功进阶会相当快。这样的桥段有科学支撑:一旦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达到心流状态,身体会奖励给我们一种深层次的快乐和满足,这种美好体验是我们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在心流走廊中,台阶下方是低能力低挑战,台阶上方,也就是A4状态则是高能力、高挑战,一旦达成,就能获得真正的“心流”。如果能够不断迈向永无止境的“心流”状态,高效学习、高效工作和忘我的“玩”又有什么区别呢?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