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基金也能造出“阿尔法狗”?

基金也能造出“阿尔法狗”?

中国证券报2016年04月09日04:28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黄莹颖

谷歌的“阿尔法狗”(Alphago)大胜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着实让人工智能火了起来。而与“阿尔法”关系密切的基金行业,也把产品创新的眼光放到了人工智能上。随着大数据、量化模型在国内不断发展成熟,造出一批能战胜股市的“阿尔法狗”基金,也有了技术底气。

长期以来,我国股基基本围绕主动和被动两大类型发展。主动型股基由基金经理发挥投资能力,创造市场的额外回报“阿尔法”;被动型股基跟随各类指数波动,仅反映市场涨跌带来的收益“贝塔”。“阿尔法狗”基金则能通过量化、大数据等技术来代替基金经理创造“阿尔法”,又能充分反映该策略的资产价格波动“贝塔”,将传统主动、被动型基金特点结合起来。当然,这类基金并不叫作“阿尔法狗”,而有一个专业名字———“Smart Beta”。

“Smart Beta”基金产品在美国已有多年发展历史,至今总资产规模已达500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让许多美国投资者对基金主动管理能力产生质疑,于是诸如养老金、保险资金都大量流向“Smart Beta”产品。这类产品的好处在于,在形成资产组合时就引入一些有效的投资策略因子,比如高分红、价值投资等,并始终明确地执行这类策略,不会受到管理人主观情绪影响。由于不需基金经理进行主动管理,投资这类产品也就更加便宜实惠。

国内第一只“Smart Beta”基金则在2009年年底诞生,是结合“营收、现金流、净资产、分红”四个基本面指标打造的嘉实基本面50基金。但总体而言,中国市场的“Smart Beta”发展速度与美国相去甚远,A股市场目前存在17只“Smart Beta”产品,资产规模合计25亿元。可以说,这种新型基金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Smart Beta”不适合中国市场,恰恰由于A股长期处于弱有效性格局中,市场有价值的信息没有被充分捕捉,“Smart Beta”策略能在A股创造更多“阿尔法”收益。

国内大数据和量化投资技术的成熟,给予“Smart Beta”产品良好的发展支持。和“BAT”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开发大数据基金,几乎成为每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标配,基于量化投资策略打造的基金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此外,由于主题投资、事件驱动等投资策略在A股常年有效,主题型基金也在不断丰富,深耕新能源汽车、工业4.0等新兴主题。由于A股存在着丰富且有效的投资策略,因此投资者也需更多品类“阿尔法狗”产品。不过,由于基金产品成立需严格的审批流程,这也使得一些基金诞生时点滞后,不利于基民捕捉收益。2015年大量在市场高点成立的“一路一带”基金就是个鲜明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嘉实基金通过下设的网络科技公司,开发国内首个“Smart Beta”证券投资平台金贝塔,则将“阿尔法狗”引到互联网领域。嘉实财富的量化团队在平台上根据各种有效策略创建“Smart Beta”组合,而投资者想参考这些策略进行投资,则只需下载这个APP进行组合查阅和复制。在上线一年左右时间,金贝塔基于量化团队开发的“Smart Beta”策略组合就有60多个,还有超100名知名券商分析师也在这个平台上创建自己的“Smart Beta”策略。金贝塔这种结合互联网创新的模式,则省去传统金融产品需发行成立后才能执行投资策略的过程,直接将有效的策略传递给投资者。这样一来,有效的“阿尔法狗”策略就能在互联网上大量诞生。

   事实上,包括基金在内的投资工具发展,是为给投资者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但主动型产品的业绩并不稳定,能连续5年保持优秀业绩的基金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奔私潮的出现也导致基金行业大量人才流失。这也给堪称投资“阿尔法狗”的“Smart Beta”产品带来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战胜A股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