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消费市场供给侧改革亟待推进

消费市场供给侧改革亟待推进

中国证券报2015年12月23日02:42分类:新华社报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邹蕴涵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上最突出的趋势之一就是海外代购、境外消费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达到了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相比之前一年有28%的增长。2014年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500亿,海淘族人数达1800万人。与此相比,国内消费虽然保持平稳增长、贡献率不断增大,但是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较为明显,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有待深挖。目前,我国消费市场上的突出矛盾是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出现错位。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阶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一是消费品的供给层次与消费者收入层次错位。对于中高收入人群来说,消费者更多看中质量、特点而非价格低廉。相对于这部分购买力和需求来说,低价位的商品和服务较多,对现有的商品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市场仍未出现,这部分中高收入消费者逐渐失去购买欲望、持币待购或者直接转战国外市场消费。与此同时,低收入人群消费的桎梏仍然在于收入水平低、购买力弱。目前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仍相对较高,能够释放出来的购买力仍然相对有限。在消费结构升级的预期下,消费品供给也在做出相应调整,但是调整速度太慢,调整效率不高导致既没有跟得上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变化,也没有能够充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最终,消费品的供给层次和消费者收入层次出现错位。

二是国内生产水平无法完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目前,我国制造业能力极大提高,500多种工业品中220多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消费品的生产能力十分可观。但拥有如此强大的生产能力的同时,我国还需要进口部分消费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或者成品以满足生产或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市场上供给严重过剩的是大量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的商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假冒伪劣现象严重。而市场奇缺的是处于生命周期导入期或成长期的商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供应不足,这部分商品正好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这就说明,虽然我国具有强大的消费品生产能力,但是国内生产水平无法完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根本上讲,目前有效供给过剩的根源只是同质、低水平生产能力的过剩。而对那些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却开发不力,从而使一部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宏观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失去良性互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过剩经济的特征应该毋庸置疑,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也获得广泛认同,但是为什么两个结构间缺失了良性互动呢?

原因可能在于两点,第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引导产业升级需要一定时间,整个作用通路发挥效力需要时间。目前我国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正处于能量蓄积期,产销矛盾暴露的时间还比较短,产业结构做出调整需要一定时间。第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受阻,在部分产业上价格体系变动并不能指导资源流动。在我国,一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为严重,并不是完全受市场机制配置。所以,尽管消费结构出现升级需要,需求变动也指引了产业变动方向,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产业结构并没有出现相应变动。良性互动关系受到阻碍。

微观上,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组织经营效率较低。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仅仅靠基于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竞争战略已经很难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但是当下我国的微观组织还远未达到靠时间取胜的快速反应能力建设阶段,绝大部分习惯了接单式生产方式,没有能力在发现市场新需求时快速的予以相应,抓住新出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消费品生产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低,整体管理、组织效率较低,影响了供给端对需求端快速变化情况的捕捉能力。

我国企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较为严重。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将中国的企业嵌套进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并且进入价值链低端部分,以加工、组装和制造为主要工作,而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牢牢抓住设计、研发、品牌运营、营销等高附加值活动。

我国企业发展路径依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国内企业创新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和创新能力欠缺。一方面,缺乏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导致研发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创新溢出效应,其他企业免费搭便车继而仿冒盛行,研发企业并不能获取完全的创新收益,从而不再愿意进行研发创新。同时,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自身创新技能、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创新人才资源积累这三方面。其中,自身创新技能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领头人或者主要核心技术人员在工作经验、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上的短板,没有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和交流。

建立有效运作的市场机制

从有效供给不足转向供需平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调整。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促进我国企业发展,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建立起有效运作的市场机制,在于进一步深化创新能力建设。

引导促进微观企业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阻碍我国企业发展的制度桎梏。将企业从传统的发展成本中解脱出来,促进企业将精力真正放到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上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作业,提高运营、管理、决策效率,为建设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新常态,首要一点就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将不该由政府管理和政府管理不好的事项下放给市场和社会,从根本上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吸收国外先进制度的发展经验,修正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不足;加快整合各级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的科技计划体系,推进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大市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改革;促进风险投资基金等发展,实现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转向。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