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消费积分用处大

消费积分用处大

中国证券报2015年09月12日03:05分类:新华社报刊

□ 本报记者 徐金忠

近日,一直相对沉寂的消费积分引来多方“掘金”:消费积分交易平台、消费积分养老、消费积分互认互通等,大部分时间作为“闲置资源”的消费积分盘活趋势明显,小积分有望焕发大用途。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于日常积累的积分并没有特别关注,认为消费积分使用范围狭小,用途相对有限。但如果能通过交易平台、互认互通,那么就是属于“意外收获”。不过,商家和法律人士提醒,目前各个商家对消费积分有着特定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积分用途将相对有限,目前市场上出现消费积分养老等新模式,其中创新成分不少,但在具体使用、购买中需注意其中的多种风险。

沉寂的资源

资源唯有在流动、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而消费积分的尴尬之处就在于缺乏流动性和实用性。消费积分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比如持特定会员卡、银行卡等在商场、超市消费,都可以积攒一定数量积分。虽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但按照国外消费积分情况,如果国内建立完整的消费积分体系,每个人一生积累的消费积分将相当可观,仅就刷卡积分而言,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用消费资金结算平台,如银联、VISA、MASTER、JCB等产生的返点积分;二是使用各类银行卡消费产生的返点积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此前表示,消费者在消费积分上积累丰富资源,可以挖掘的潜力巨大。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积分主要产生于航空公司、银行、电信运营商等行业。据统计,2013年国内金融、电信、航旅、电商、百货等行业积分发行量价值数百亿元,而积分消耗率则仅有20%。

但这部分积分在现实生活中却如同“鸡肋”,遭受消费者诟病,同样也为大多数消费者所忽视。“对我来说,办了商店、超市等会员卡及银行信用卡等,知道自己每次消费之后将积累一定量积分,但一来是积分积累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二来是消费积分使用范围太有限,比如一些超市积分可以用来换购商品等,但能换购的东西选择有限,换购方式也并不便捷。”消费者廖女士称。

查阅当前市场流行的消费积分“再消费”模式,确实如廖女士所言。以超市消费积分而言,在查阅多家大型超市积分消费方法中发现,换购是积分消费的主要模式,但所能换购的东西大多是市场销售一般、价位品质普通的商品,很多消费者是抱着“不花白不花”的心态去进行积分“再消费”。

另外,以消费者关注的通信积分来说,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建立积分平台,在平台上积分可以被用于兑换话费、购买商品等。查看运营商积分平台,积分系统的打通也正在推进,运营商积分系统正在与电商等进行对接。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积分使用范围仍相对有限,所遭遇的消费制约也不少。

其它积分重要来源则有银行卡积分、航空公司积分等,这部分积分正在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包括相应里程兑换、商品兑换等。航空公司积分因相对具有针对性,里程兑换等形式积分消费模式盛行。银行卡消费积分可兑换相应价值奖品,但银行一般不单独通知,这就要求持卡人及时关注发卡银行的积分兑换公告。

多方式盘活

消费积分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互认互通及拓展使用范围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使用范围拓展相对容易进行,目前商场、银行等正在拓展自身积分消费渠道,但积分互认互通则需更高层次的平台建设,这部分涉及到更多利益相关方和监督管理方。事实上,消费积分要真正拓展使用范围,最终仍需突破互不相认、互不连通的瓶颈制约。

近期,消费积分领域兴起用消费积分进行养老积累的创新模式。浙江积分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人保寿险、中国银联和众多消费养老定点商家,联合打造积分宝消费养老项目平台,通过该平台,在不增加国家、社会和个人负担情况下,让老百姓通过日常消费就可以零成本地积攒养老金。此前,上海德浓科技则联合天弘基金发布一款消费养老产品“小确幸”,并共同推出中国第一个消费养老金合格计划,欲重构个人消费、养老、金融之间连接方式,改变传统消费附加值体验,释放这些被消费者忽视的碎片化价值。其消费养老的核心是消费者在平时消费过程中,商家给予消费者一定养老金回馈制度。在不影响商家运营和消费者日常消费过程中,实现零成本积攒养老金的新模式。“小确幸”是通过将用户会员卡消费积分汇总及转换成养老金,并存入用户个人养老金账户,来盘活那些零散又不好用的消费积分。

潜力无限,但步伐可能太快。这是众多消费者和法律人士对消费养老的评价。在消费养老中盘活积分,需攻克积分互认互通的问题,但积分互认互通后所能做的创新更多。目前,已有不少第三方平台正寻求积分打通,如中国平安万里通、QQ彩贝等。据悉,在这些平台上可以完成多个商家积分兑换和互通。以支付宝旗下的集分宝为例,合作商户涵盖银行、通讯、航空、保险等领域,在多个领域寻求积分打通。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此前则上线运营积分交易平台,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激活相关行业。尽管指向的方向多样,但消费积分多样化盘活都要寻求积分互认互通基础性架构。

风险在何处

消费积分寻求创新突破,但同样消费者要注意其中的风险,特别是第三方积分平台创新业务带来的消费风险。

以消费积分养老为例,消费购物返积分,兑换现金来养老模式目前正在创新推广之中,但在此前实践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上海家帝豪集团就以“消费养老”口号,声称消费者在网站购买产品可享受返利,满十年即可提现,消费多就回报多,照此逻辑完成养老计划,但最终演变为利用线下加盟商来做违规之事,受到法律制裁。

   “积分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互认互通,在这样的模式中,积分实际掌控权还在消费者自己手里,自己可以选择兑换怎样的商品或服务,平台能做的是提供对接渠道。但在积分消费再链接消费养老等金融服务之后,那么涉及的利益关系就非常复杂,消费积分如何兑换、谁来兑换,消费养老资金谁来掌握、谁来监管、谁来保值增值等问题就非常突出,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上海广发律师事务所人士表示。此前,人社部人士曾公告表示,消费养老模式涉及众多问题,这种模式与商家经营状况、消费者习惯等密切相关,积累下来的资金管理、投资运营安全和保值增值问题同样并没有彻底解决。

积分消费创新之路可能并没有这么快,也并不会走得一帆风顺,但沉淀的积分资源盘活已“开弓”。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