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加强场外配资监管利好券商两融

加强场外配资监管利好券商两融

中国证券报2015年07月20日02:43分类:新华社报刊

加强场外配资监管利好券商两融

本报记者 张莉

过去两个月,受场内外去杠杆的加速以及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券商两融规模出现大幅收窄的情况。数据显示,6月券商两融余额在最近一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券商人士分析,由于今年上半年,不少券商扩充净资本金,做大两融业务规模,两融业务已成为券商收益增长利器。面对市场调整,券商业务模式将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两融新管理办法出台后,券商两融业务的发展前景仍然较大。尤其是近期对场外配资的严查和清剿,令违规配资行为走向终结,对场外配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将利好券商两融业务。

6月两融负增长

自6月中旬市场大跌开始,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规模呈现不断下滑趋势。数据显示,从6月18日两融余额达到2.27万亿元历史峰值后,截至7月14日,两融余额已降至1.44万亿元水平,下降幅度达到36.6%,两市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由最高的19.24%降至13.60%。

由于此前高杠杆资金对市场形成较大风险,监管层开始加大对场内外杠杆的清理,证券公司为控制两融业务风险,陆续调高两融保证金、调低标的物担保折算率,对自身两融业务去杠杆化。6月数据显示,券商两融去杠杆化力度较大,5月两融规模排名前20家的券商中,有14家券商6月融资规模出现下降。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两融业务已经成为券商的增收利器,由于两融需求旺盛,不少证券公司不得不通过IPO及港股上市、定向增发、公司债等方式扩充净资本,以补充资本中介业务。据华南某券商两融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此前两融业务在券商收益格局中贡献较大,此番去杠杆化的持续以及市场不断调整,对两融业务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不过,从目前来看,两融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相对完善,未来融资融券的规模会慢慢恢复。

业务空间可期

近期,监管部门连续发文加强对场外配资活动的清理整顿,并加强了对证券账户实名制的检查,令不少通过互联网进行场外配资的模式走向终结。在业内人士看来,场外配资的需求在新监管背景下会发生场外到场内的迁移,一定程度上利好券商两融业务增长。

有配资人士认为,在当前去杠杆背景下,场外配资业务基本属于全面叫停状态,后续能否开展仍需等待监管政策明朗。不过由于配资需求客观存在,这部分需求可能转向两融市场,“当前监管层的态度,是希望将场外杠杆资金导入场内可监管范围,以后融资融券的相关规定和门槛可能出现放松,把范围扩大,允许更多配资需求进场。”上述券商人士指出,由于新管理办法的颁布,允许包括通过IPO、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两融资金来源,后续两融市场的发展将有较大空间。

“场外配资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券商两融的业务空间。截至目前,通过HOMS等系统接入的客户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2015年一季度末股票类证券投资信托达7770亿元,因此,对场外配资及伞形信托的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券商两融的增长空间。”长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A股大扩容和财富转移浪潮下,与场外配资相比,两融具有低杠杆、操作透明、资金便宜等优势,预计短期下降后会再度回升,近两年将延续高增长趋势,按照美国市场稳定水平和目前国内券商的资本规模测算,空间在4万亿元左右。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