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记者手记科创中心建设挑战机遇并存

记者手记科创中心建设挑战机遇并存

中国证券报2015年05月20日02: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徐金忠

上海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从政府到企业似乎都铆足了劲迎接科技创新的大潮。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产业为何沉沦”等疑问一直萦绕着上海。实际上,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有巨大的优势,也迫切需要解决一些难题,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不可谓不明显。仅就研究与开发投入来讲,上海有着很多地方难以企及的优势。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报告认为,后发国家要实现赶超,研究与开发投入势必要有超常规增速。资料显示,作为典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只用了三年,就将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占GDP比重)从2.5%提升到3%,五年后又突破4%。而其他多数发达国家,多年来稳定在2.5%到3%。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上海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年均增幅超过16%。2014年,上海市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达到3.6%,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今年发布评测报告认为,上海的知识竞争力在亚太排名第六,比2011年前进了12位。经济转型使得上海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3年和2014年上海仅以3%到5%的投资增速就支撑了7%至8%的经济增长,远低于全国15%以上的投资增速水平。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上海在资金资本上的条件也十分优越。据悉,上海的风投集中度比北京和深圳高,总量相当于深圳的2-3倍,比北京高1倍。上海各式各样的创投、基金层出不穷,不少指向创新技术和创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上海还重点推出了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融资平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并拟推出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企业的“四新板”。从基本情况上来看,上海并不缺乏科技创新的资金、资本要素。

上海还拥有科技创新扶植政策、自贸区改革红利、优势国企作为科创领军等多项优势。上海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创中心,可以说拥有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许多困难问题需要解决。某种程度看,上海在部分科技创新领域确实有些“无力”,甚至出现了“中国互联网版图不见上海”的疑问。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认为,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产生、高效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关键靠人。上海既需要高端领军人才、也需要大量草根创新人才,更需要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企业家。

上海无疑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本地高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又拥有从外地大量引入人才的优势。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呼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独有的人才红利。

的确,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科创中心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位国企负责人就颇有“怨言”,上海拥有大量的国资国企,本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实际情况并未如此。“国企成为'压制’人才、'压制’创新的存在,这是上海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

上海此次提出建设科创中心,明确聚焦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人才集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四个方面,着力破解制约发展动力转换的瓶颈、难点和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建成“创新明珠”仍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