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2015年03月21日02:01分类:新华社报刊

□利可资产 潘玮杰

1月-2月经济数据大多低于市场预期,工业增速下滑创新低、房地产销售疲软、投资增长乏力,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小觑。或许迫于稳增长的压力,央行不得不加大总量宽松力度,然而仅凭货币政策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过去一年央行采取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总体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因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一定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贷款利率现在基本已经放开,银行可以自主进行风险定价,但是受贷款成本约束增加及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影响,银行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缺乏降低融资成本的动力,特别是降低利率,将贷款借给那些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及产能过剩行业。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周期性调整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银行的风险在不断暴露。

去年以来,国内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及不良贷款率全面上升。资产质量的恶化不仅会影响银行盈利水平,也会减弱银行扩张信贷的动机。所以去年才会出现银行间资金泛滥、股债资产价格不断推升与实体经济资金匮乏的局面并存。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预算软约束平台的高负债率带来了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对其他经济主体的金融资源形成挤占。如果没有财政和其他方面的进一步改革措施的执行,这些经济主体是难以自发地削减债务。而央行一直有意淡化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也许就是为了避免债务进一步扩张。

当前经济放缓程度尚未触及目标区间下限,但是经济对就业的冲击,需引起警惕。目前,就业形势总体无碍,但仍有隐忧。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制约了服务业增长,会导致其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企业盈利增速放缓,会削弱企业新雇佣员工的意愿。如果就业出现较大问题,那么政府容忍经济增速下滑的定力可能会有所动摇。届时,货币政策可能需要传递更强烈宽松预期,总量货币政策可能成为央行首选工具。

针对经济失速以及就业冲击,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想取得效果,首先要改善目前的传导机制。这就要求允许银行加大自身呆坏账核销力度,或者进行银行的债务置换以减轻银行核心资本的压力,这样银行才有望提升信贷以实体经济。其次,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配合。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增至2.3%,这表明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发力。

减税和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今年政府将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在增加支出方面,2015年安排的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重点向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倾斜,进一步减少竞争性领域投入和对地方的小、散项目投资补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需要同时进行。要通过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营改增、消费税等重要税制改革,以及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等,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对预算软约束平台的债务风险进行控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总的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企业投资回升和房地产投资企稳;财税改革的加快亦将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效果的实现,因此下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从而保证就业不受冲击。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