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海外舆论热捧“中国牛”

海外舆论热捧“中国牛”

上海证券报2015年01月07日08:28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更多的人将2015年视为“中国牛”。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谷子

中国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更多的人将2015年视为“中国牛”。

在海外舆论看来,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外交是世界版图嬗变中的亮点。“一带一路”、领跑全球的A股涨幅、产业资本输出等新经济特征正在塑立“中国牛”,新常态下的中国令世界瞩目。

迎接“中国世纪”

美国名利场杂志网站近日刊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评论文章称,2015年将是“中国世纪”的起点。文章指出,2014年是美国能够号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后一年。中国经济可能很快便拔得头筹,并长期执此牛耳。

他援引2014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指出,根据“购买力平价”这一指标,中国在2014年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德国之声援引德国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马特斯的观点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注定早晚都会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且中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前的18世纪左右就已经是当时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大国。

针对外界所担忧的中国经济“硬着陆”问题,巴伦周刊指出,新年更迭之际,有关亚洲经济的先决性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减速的本质。在争辩中国将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第四个年头里,我们获得了一个默认的答案。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已持续四年,进入新常态:这是软着陆。

经济外交大放异彩

在日本经济新闻看来,“如果站在将来重温历史,2014年可以认为是中国经济外交史上大放异彩的一年。”文章称,为配合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中国携手周边各国作出了在2015年度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决定。这将重构现有国际金融秩序。

也是在这次APEC会议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渐渐进入务实阶段,丝路基金等资金引擎蓄势待动,为沿线50余国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平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成为资本输出战略性平台,更好地承载一带一路战略。

纽约时报援引罗柏年的话称,“这是一种严肃的尝试,是为了发挥领导力,并且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形象,从而成为整个亚洲的领袖——这些举措在政治上环环相扣。”他曾长年在世界贸易组织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形象的改变还体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上。德国之声认为,如果说中国以前的形象是生产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国,如今,它已经走在成为高科技产品输出国的道路上。在去年12月末的一篇报道中,德国之声指出,“中国在一天之内同时开通了3条新的高速铁路线。包括连接兰州和新疆的“兰新铁路”。新的“丝绸之路”不仅加深了新疆和中国其他地区的联系,也缩短了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

纽约时报指出,“高铁的开通,不仅让中国腹地的企业管理者们更加方便地接触到更大的市场,也促使外企高管深入中国腹地寻找供应商,以应对沿海地区工资成本的激增。”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在彭博社看来,这一产业输出战略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投资者的支持。“中国海外修铁路,可谓发扬光大了全球两大富豪的投资策略。该媒体报道称,铁路板块在去年12月引领中国股市高歌猛进傲视全球。”

在全球化的资本群落中,贸易输出同时也与货币话语权有着一些联系。德国焦点杂志在线版的文章称,“殖民主义并没有成为历史:今天全球各大强国尝试着用货币来主宰世界。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但其挑战者们的实力也越来越雄厚。”

报道认为,“把美元当成战略性武器的做法不是没有引发回应。新兴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未来潜在的对手目前已经开始活跃使用本国货币。它们通过自己签署贸易协定将交易货币美元排除在外。同时也正在构建自己的金融体系,目的是建设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比如说最新在欧洲和亚洲设立的人民币交易平台。”

“金砖先生”吉姆·奥尼尔近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在全球地缘经济中的地位是健康的。“在很多方面,世界过于依赖美国,但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有两个不同的重要外部影响是健康的。”

不过,美元现有的地位仍旧决定着美国和世界经济密不可分的联系。斯蒂格利茨便认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他在名利场杂志写道:我们都有兴趣看到一个稳定并且运作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前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鲍泰利近日则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为了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和世界公共产品(例如气候控制、药物研究、金融稳定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供给,有很多地方中国和美国可以并且应当合作。“总而言之,中国和美国是为全球带来福祉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穆皓]